地处鄂西宜昌的安琪酵母,将小小的酵母,做到了营业收入57.76亿元!在酵母这个行业,安琪已经做到了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做到全球第一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只不过,我们想不想做第一。现在做个全球老三,也挺好的!”
“走出去”必须尊重外方员工
走访安琪酵母的生产车间时,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报道组时常可以见到埃及的员工,记者曾用蹩脚的英语问了句埃及员工在中国的感受,对方略带羞涩地竖起大拇指说:“Good!”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如何让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人力资源本土化?让外籍员工融入到中国企业的文化之中,是比招聘到优秀的外籍员工,更为重要的事情。
成孝海:你们在埃及和俄罗斯的子公司都发展得不错,在安琪酵母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让外方员工融入到中国企业的文化中来?
俞学锋:我们海外有埃及和俄罗斯这两个子公司,都是踏在“一带一路”上的。之所以选择在埃及建子公司,除了选址等需要考量的因素外,比如原材料、关税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个国家和中国的关系比较好,而且当地居民对中国的态度是友好的,政治上也比较稳定。我们当时选择埃及,当时政治上还是很稳定的,我们开工没多久,就爆发了所谓的“革命”,但我们当时选址的标准是没错的。
埃及发生所谓“革命”之后,我们真正停工大概20来天,我们当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员工回国休息半个月后,埃及的局势就比较缓和了,员工又过去了。后来又出现所谓“二次革命”,埃及分公司所在的开发区其他工厂全都停工了,我们当时也准备停工,但我们的埃方员工希望不要停工,他们甚至愿意住到工厂来保卫自己的工厂,看到埃方员工这么积极,我们就没停工,挺过来了!
我们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比较大,最近又有三十几个埃及员工在宜昌培训。据我们了解,在埃及,没有哪一个国内企业在建设一个新厂的时候,花这么多钱、派这么多员工来中国总部进行集中培训。我们的培训很明确,不仅仅是要学技术,更要学管理、学安琪的文化,让外方员工融入到我们的文化里面来。中国企业怎么走出去?我觉得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外方员工,让他们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之中来。
海外拓展 “先建市场再建工厂”
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先建市场再建工厂,还是先建工厂再建市场?这是个问题。对于兜里面不缺钱的中国企业来说,建个工厂并非难事。但建了工厂之后如何让产品顺畅地销售出去?渠道建设和客户资源拓展至关重要。安琪酵母的做法,就是先把市场建立起来,再建工厂,产品的销售,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成孝海:你们海外业务拓展不错,中国公司在海外建厂有何经验教训?
俞学锋:海外建厂这一块,我们总结了一些自己认为是成功的做法,首先是一定要有整体规划,不能盲目地去做。我们在2003年就成立了海外生产基地的调研小组。比如我们在俄罗斯建工厂,实际上我们在七八年前就去做了调查,对当地的情况很了解,但觉得当时还不是最好的时机。恰恰在前两年,卢布急速贬值,这个时候虽然我们的酵母进入俄罗斯市场没什么优势,但建厂成本却低了很多。所以海外建厂一定要有战略思维,不是谁介绍一块地就马上过去,一定要在战略思维的背景下去海外建厂。
其次,是先建市场,再建工厂。在海外,建工厂的速度肯定是要高于市场开发的速度,建工厂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建市场很难。当海外工厂进入建设阶段,一定要提前超常规地去开发周边市场,等你把工厂建起来后,周边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了。安琪酵母的埃及子公司建立起来后,连埃及分公司的员工都感到好奇:怎么这个工厂建起来后,产品完全不愁销路啊?实际上,我们早就在进行市场渠道的开拓和培育了。
第三,我觉得要特别重视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当地的文化、民族、宗教结合起来,这个对中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第一次去考察埃及之后,就买了很多涉及到埃及历史、文化、政治方面的书籍进行了解,我们在当地的工厂还建了祷告室,尊重埃方员工的宗教。我们把总部最熟悉技术、当地法律法规的员工组成专门的政府许可小组,在做调研的时候,这些准备工作都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