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1 08:48
irm1392521:请问董秘:截止7月31日,股东人数是多少?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的股东人数是155,584户。
-
2025-08-01 08:13
irm1432777:请问截至2025年7月31日,贵公司股东人数是多少?谢谢~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的股东人数是155,584户。
-
2025-07-25 17:38
irm1901083:尊敬的董秘,你好!请问截止至2025年7月20日,公司股东人数总数是多少?谢谢!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截至2025年7月20日,公司的股东人数是153,603户。
-
2025-07-24 15:21
irm1392521:请问7.18日股东人数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截至2025年7月18日,公司的股东人数是153,603户。
-
2025-07-24 15:20
cninfo1336301:公司领导:
现代战争中,无人机作战半径与载弹量持续提升可以替代现有西飞的轰炸机执行作战任务,可以适应各类作战环境,且研发生产成本比西飞的现有轰6型系列飞机还低。如果西飞研制不出更好的替代产品可能被时代所抛弃,这也是资金选择其他军工大飞机公司的原因之一。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无人机与轰炸机各有侧重,并非简单替代。公司轰6系列机型通过持续改进升级,是空中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航程、大载弹量、复杂任务载荷集成能力,在体系作战中形成了独特优势,在战略任务等方面仍不可替代。
关于航空新装备发展,相关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出于保密要求,公司不便具体回应,敬请谅解。公司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对应当披露的信息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2025-07-21 15:07
cninfo1336301:董秘好:轰6型轰炸机是西飞研制生产已服役30几年了,跟不上现代战争体系。现在中国周边国家及世界形态不稳定,如果发生战争西飞现有国内航空装备能应对挑战吗?西飞有新的航空装备替换现有的轰6型轰炸机吗?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公司作为我国中远程轰炸机领域的核心研制生产企业,在该领域占据国内主导地位,始终承担着相关型号系列谱系的研发与生产任务,为我国空中战略打击力量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公司轰6系列机型通过持续改进升级,在体系作战中形成了独特优势,能够满足现代战争需求。
关于航空新装备发展,相关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出于保密要求,公司不便具体回应,敬请谅解。公司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对应当披露的信息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2025-07-21 15:06
irm1872598:董秘您好!公司投资的低空经济代表企业HH货运无人机,公司持股占比高不高?行业地位和商业前景如何?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HH-100是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飞民机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运输机,可应用于支线物流、森林草原灭火、火灾监测、救援物资运输与投送、中继通信及人工增雨等多个场景。
公司持有西飞民机公司18.89%的股权。HH系列货运无人机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展现出较好的商业潜力,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
2025-07-21 15:06
cninfo1336301:公司领导:
中航西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研制航空战略大飞机公司,公司新的领导层认可目前西飞的市值吗?中航沈飞、中航成飞在资本市场上不断创市值新高,西飞市值还在徘徊不进。希望新的领导层带领西飞员工锐意进取,研发新一代的航空战略装备,提升西飞在资本市场的市值,保住军工龙头上市地位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公司始终坚定“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使命,以主责主业为核心,持续深化经营管理改革,提升运营效率与经营效益,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持续深化市值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
2025-07-21 08:45
irm1432777:请问截至7月18日,贵公司的股东人数是多少?谢谢~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截至2025年7月18日,公司的股东人数是153,603户。
-
2025-07-17 16:13
cninfo1342647:贵司与中航沈飞营业额差不多一样,但沈飞33亿利润,贵司10亿多,后续是否有提升净利润计划?堂堂中国核心资产为何净利润连零售业都比不上?
中航西飞:您好!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公司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整机、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与服务,与中航沈飞的产品类型及结构存在差异,经营业绩也有所不同。公司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全面深化提质增效,不断增强核心资产盈利能力,持续从以下方面提升净利润:一是强化新产品研发管理,加强新产品的经济性能力提升;二是科技兴企,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现有产品成本负载,提升产品利润;三是加强过程管控,开展提质增效、降本增效等专项工作,降低制造管理运营成本,不断提升公司效益,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