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114期海大集团:上市10年市值逾500亿,未来要当全球第一

站在10年后,如今的海大集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逾500亿市值,超过420亿元的年营收,14亿多元净利润,而且仍以两位数的增速快步向前……海大集团跑出了令行业望尘莫及的速度,目前已经坐上国内饲料行业第二把交椅,也成为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白马股。

第114期

海大集团:上市10年市值逾500亿,未来要当全球第一

站在10年后,如今的海大集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逾500亿市值,超过420亿元的年营收,14亿多元净利润,而且仍以两位数的增速快步向前……海大集团跑出了令行业望尘莫及的速度,目前已经坐上国内饲料行业第二把交椅,也成为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白马股。

多维打造综合竞争力

周一:近几年我们看到海大开始有一些新业务,例如种苗、兽药、疫苗等,这些新业务板块的开拓思路是什么?

薛华:在公司起步的前几年,我们主要依靠的是产品方面的技术领先,更多的只是一种“单维”的竞争力。到了2006年,我们发现,有些养殖户即便买了我们很好的饲料,也不一定能赚钱。探究原因我们发现,这背后可能是种苗不行,可能是养殖技术不过关,也可能是动物发病时动保产品(兽药、疫苗)跟不上。

因此我们意识到,要真正让养殖户盈利,我们需要的是一整套的支撑体系,包括饲料、种苗、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和动保产品。于是从动保起,公司做了一个非常大的调整,从单一饲料产品制造的定位,转变为服务型企业,为养殖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伴随着这次转型,我们的竞争力从单维的技术转变为多维的综合服务能力,这之后与我们合作的养殖户,都能够具备很强的盈利能力,可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我们当时就有口号,比如让客户“一栏猪多赚1000元”、“一亩塘多赚1000元”等,只要让我们的客户比行业多赚那么一些,我们的整套服务体系就能具备非常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支撑起公司持续的高速增长。这些年发展下来,种苗板块、疫苗、兽药板块和养殖板块也都成为了公司的新业务板块。

现在新业务占公司总收入还不到20%,但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爆发,每年都以50%-60%的速度增长。相比起饲料,这些新业务的技术门槛更高,有的甚至需要提前5、6年开始研发。

高质量3

“饲料大王”的养殖经

周一:接下来还会向养殖板块发力?

薛华:对,我们的业务已经形成了几个板块,覆盖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种苗、动保到下游养殖。

周一:谈到养猪,最近一两年非洲猪瘟影响很大,对公司布局生猪业务有影响吗?

薛华:养猪我们好几年前就在布局,主要是打造团队。原本我们计划2018年全力发展,但刚好遇上非瘟,就暂缓了一段时间。在这一年中,团队针对非瘟积累了很多应对的方法和经验,于是现在开始加大力度。

非瘟我们认为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行业本来就处于一个落后产能逐渐退出的过程,非瘟加剧了这个变化。未来三五年内,可能70%-80%的企业会退出,而像我们这样真正具备专业化能力的企业有望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我们有这个信心?首先在布局之初,我们就定位高标准,在猪场选址上就精挑细作,拿到的地都是远离人烟、防控条件很好的地。第二,在内部的硬件上,分区的控制、栏舍的隔离,很大程度切断了交叉传染的路径。

第三,在人力的投入上,我们从猪场的管理到兽医的配置都坚持高配。现在我们养猪团队上千人,这些人可以管理300-500万头的规模,但我们目前的规模只有100万出头,团队的配置先于规模。

第四,相比起小企业、散养户,我们有着一整套全产业链体系的支撑,从育种,到营养体系,再到管理体系。从育种开始,比如我们1头母猪可能一年产仔25头,散户可能只有十几头;营养体系上,我们的饵料系数比养殖户更优;管理体系上,我们的疫病防控能力更强。综合下来,我们大概1头猪的成本就能够比别人低200元,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