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10年后,如今的海大集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逾500亿市值,超过420亿元的年营收,14亿多元净利润,而且仍以两位数的增速快步向前……海大集团跑出了令行业望尘莫及的速度,目前已经坐上国内饲料行业第二把交椅,也成为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白马股。
面对这样的机会,我认为我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于是1998年从农科院辞职创业。当时还没有多少本钱,主要的定位就是向一些饲料厂提供饲料配方技术,同时也出售一些水产预混料、核心料等产品,企业就这样起步了。
1998年、1999年两年,我们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水产预混料细分领域做到了全国第一,实现了上千万的盈利。但我们很快认识到,水产预混料始终是一个很窄、很小的品类,离养殖终端太远,于是我们在2002年开始转型切入水产饲料板块。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较强的服务能力,我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7年就已经接近30亿的销售额,成为国内外领先的水产饲料企业。在此之后,公司逐步切入了禽饲料、猪饲料,实现了饲料板块的全覆盖。整个创业过程大致如此,比较简单也比较顺利,也没有什么很曲折的故事。
周一:看来您整个创业的过程都比较顺利,每一块业务切入的时机也非常好。公司快速发展关键是做对了什么?
薛华:公司的发展其实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现在看起来饲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大。
在这条赛道上,海大能够走的比较顺利,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公司重视技术的基因,公司最早的一批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饲料行业看上去似乎技术含量不高,但实际上是靠技术驱动的。无论是饲料配方、原料还是核心的添加剂,对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我们重视技术,就是我们能够领先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可以比较骄傲地说,目前在饲料技术方面,我们已经领先于世界。饲料行业是中国很早就对外开放的行业,从一开始就是和跨国企业竞争。如今20多年过去,国际上的这些老对手我们已经知根知底,在技术上我们绝不会输给他们。
外界看到的是,海大从最初做水产饲料,2006年开始做禽饲料,2010年开始做猪饲料,每切入一个领域都会走到行业前列。但实际上,我们每进入一个环节的前两年就已经开始在做研发储备了。
研发投入真的能产生很好的回报,但行业中很多企业是不做研发的,可能行业起步阶段能够略有盈利,但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的利润率都在下降,我们的利润率反而在上升。所以说,没有研发是没有未来的。
周一:说到研发,公司的投入也是行业内比较多的,公司的研发团队情况如何?
薛华:2009年刚上市的时候,公司1年的研发费用大概才二三千万,到了2018年已经超过3亿元。目前在研发上我们共计有超过1000人的团队,涵盖了整个产业链。目前研发团队招聘的动作很大,最近一次性就要招聘70个博士、500个硕士。事实上,2018年的时候我们总共也只有70多个博士。
周一:在农业企业中很少见到这么大规模的招聘博士、硕士。
薛华:对,放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多。我们曾经去国外一些老牌同行企业考察过,发现他们的研发团队也就三四十人,比如几个人研发禽饲料、几个人研发猪饲料……过去50年甚至100年一直都是这样的配置。
海外企业本身技术领先,这样的研发团队规模也足以支撑它们的发展。但中国企业绝不能这么照搬,我们技术落后、底子薄,如果还是几十个的团队做研发,永远也跟不上国外的脚步。我们一定要大跨步地追赶,我们需要的是在5年、10年、20年里,把别人上百年的路全部走一遍。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这么多人的研发团队,每年完成2000个实验,累计至今接近2万个实验,研究饲料配方,研究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从而实现我们在技术上的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