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医院撑起一家上市公司,到如今枝繁叶茂,多元化并进,通策医疗(600763)进化史,堪称民企转型范本。做中国最大的医生集团,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医生集团,是通策人的梦想。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报道组走进通策医疗,探寻通策医疗的梦想动力。
前景诱人加速布局
为何手工特征明显的牙科需要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医生少,患者多,市场大。
“口腔医疗市场非常大”采访时,吕建明如此概述通策医疗所处的行业。他称,现在,中国人长期坚持看牙的人群,可能占总人口比重的4%、5%。而从西方的观念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观念来看,应该从0岁到生命结束,都要看牙,所以,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客户。
以美国和中国的人均消费情况为例,美国人均每年在医疗保健上花费近8497美元,口腔医疗花费占4.01%;而中国在医疗保健上的人均支出仅为280美元(甚至低于美国人均花费在口腔医疗服务的费用),口腔医疗花费人均仅有9美元。
“超过90%中国人没看过牙医,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低,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吕建明认为,中国人极低口腔保健意识,是受长期以来“牙疼不是病”观念的影响。同时,由于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口腔疾病患者居高不下,且随人口数量增长而不断增长。
根据2017年9月卫计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岁和12岁儿童龋患率分别为71.9%和38.5%;,35-44岁居民中口腔牙石检出率96.7%,牙龈出血检率87.4%;65-74岁老人全口无牙率为4.5%,缺牙人群修复的比例为63.2%。另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患者6.94亿人,基数较大。
不过,我国口腔服务市场的增长比较快,平海路1号的杭州口腔医院的儿科牙医是一个缩影,特别是每年的寒暑假期,大批量的家长领着自己小孩前去问诊。所以,这里也经常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盛况。
“父母一辈的口腔保健意识差,但是他们对自己孩子要求不一样。”中国人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让吕建明很欣慰。
据悉,由于口腔医疗兼容了健康和美丽的概念,属于消费升级型产品,因此,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状态。
根据卫计委数据,2017年我国口腔科门诊、急诊人次为1.44亿人次,同比增长9.8%。近10年复合增长率为8.62%,稳步提升。而且,诊疗人次数据,还不包括大量的口腔诊所等机构。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口腔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880亿元,同比增长12.4%;另外,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为924亿元。二者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各路资本纷纷涌入,也是牙科医疗钱景的一面镜子。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已披露的口腔医疗项目融资至少15个,其中有5个项目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卫健委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689家口腔专科医院中,公立口腔医院为164家,2005年以来数量基本稳定;2017年民营口腔医院为525家,同比增长22.95%,2014年后增速始终在20%以上。
这些增加的民营口腔医院,自然也有通策医疗的身影。数据显示,2017年,通策医疗口腔医院增加了8家。另外,公司2018年蒲公英计划,提出三到五年内在浙江省布局100家分院。
合伙模式缓解人才束缚
医疗服务的竞争核心,是医疗人才的竞争。特别是手工艺特征口腔医疗,优秀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各国官方统计机构公布数据,目前,从世界主要国家来看,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大致在500-1000之间。在这份榜单中,巴西、瑞典和日本分居前三,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分别为1495人、1100人和840人;英国、美国、葡萄牙和韩国等,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约600人;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计拥有口腔科医生18.98万人,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牙医数量为137人。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牙科医生资源稀缺,人均牙医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曾有官方统计,中国所有的牙医一起帮中国的缺牙患者种植,100年种不完。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口腔服务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口腔医疗行业非常是利好,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牙科医生资源稀缺。
浸淫口腔医疗10多年,吕建明对我国牙科医生紧缺深有体会。以拿正畸医生为例,目前全国真正拥有医师执业证书医生约5000名。而正畸市场旺盛,从而出现了一些医疗诊所,甚至正规门诊部的口腔诊所,“医生”冒用甚至伪造他人医师执业证书来给人诊治疾病。所以,无照行医的存在,也滋生出很多问题。
吕建明坦言,现在,医生是口腔医疗最重要的资源,而扩张不可避免的加剧人才紧缺。所以,只能从获取人、培养人,解放人,三个方向来解决。其中,解放医生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是缓解人才资源最重要的手段。
成立杭州口腔医生集团,让公司、医生集团、医生团队共同投资医院,医生管院、利益共享的模式,是通策医疗吸引医生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公司的“蒲公英计划中”,这一模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每一个牙科医生,都有一个开诊所的梦。那么,为何通策医疗推行的共同投资的模式,会得到医生的青睐?
据介绍,现在,县城的牙科门诊年收入200-300万元,但刨除房租及各项支出,利润并不高,没法与通策医疗的一个网点相比。比如杭州口腔医院诸暨分院为例,该分院2018年收入6000多万,2019年收入预计将超亿元,利润2000-3000万元。若按照医生持股10%来算,参股医生一年利润可达200-300万万,个体诊所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看得到的收入差距,自然对医生具有诱惑力。所以,蒲公英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加盟者踊跃。而且,这种共同投资模式,有通策医疗的平台支撑,专家支撑,对医生个人的技术可以提供帮助,所以这种模式对医生颇具吸附力。
与此同时,通过医疗还成立通策牙学院,特聘教授专家及行业权威,确保培训的高质量及实用性;另外,对标美国纽约长老会,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医学院、德国柏林大学夏里特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和医学院合作;对标梅奥诊所,采用以患者为中心团队接诊模式。
通过这一系列的模式,通策医疗不仅把大量大牌教授、医生纳入麾下,缓解了紧张的医生资源,还在较短时间内积累客户资源、获取市场份额。
拓展细分领域
转型口腔医疗尝到甜头后,吕建明又开始拓展其他医疗细分领域,试水多元化路线。通过并购、投资合作等方式,通策医疗前后参与设立了生殖、妇幼和眼科医院等领域。
在生殖领域,早在2011年,通策医疗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始辅助生殖方面进行专项合作;随后,又通过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合作,在昆明设立辅助生殖中心。
在妇幼领域,2017年,通策医疗又出资设立了浙江通策妇幼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持股比例100%,拥有对其的实质控制权。作为公司妇幼事业部的管理平台,该公司提供妇幼医院投资管理、实业投资、投资咨询等服务。
在眼科领域,2017年,通策医疗受让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权,正式涉足眼科行业,并通过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其眼科中心合作,合作投建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计划于今年暑假正式开业。
目前,虽说杭州口腔医院在业界颇具影响力,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专科口腔医院。但是,通策医疗在口腔医疗市场的实际辐射,基本限于浙江市场,在全国口腔医疗市场,公司远未达到垄断的格局。而且,口腔医疗市场巨大,通策医疗的多元路径,难免让人不解。
“这一点,是资本赋予的能力。”吕建明称,我们是搭建平台的人,可以为口腔医生搭建平台,也可以为妇产科医生、眼科医生搭建平台。
驰骋商海数十载,吕建明深谙经营之道。
接受采访时,吕建明直言,“口腔不是我的专业,我整天想着口腔没用,我让一帮专业医生无后顾之忧去考虑口腔问题就行了。所以,我尽量不去干扰医院管理,医生永远是医院主人。有时候,我们会出主意,作为一个旁观者,给他们提醒。从结果做管理,而不是过程当中管理。所以说,我有精力去思考其他事情”。
虽说吕建明非医学专业毕业,但转型医疗行业10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他对医疗服务还有一番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吕建明认为,对通策医疗来说,要让它们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让医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商业机构工作,而是在一个更好的医学平台上工作,有很多同行,不仅仅是口腔医生,还有眼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在通策医疗工作,就像在纽约长老会集团一样,医生的尊严、自我感觉都会很好。
据悉,纽约长老会医院通过其下辖的两家常青藤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中心形成医生集团,并在曼哈顿下城医院、艾伦医院等六个院区以及纽约的各个社区医疗机构整体调配医生资源,从而逐步形成其掌控纽约地区医院管理的格局。
吕建明称,我们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民营的、商业的医疗机构,所以也从不参加民营医疗峰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领先的综合医疗平台,做中国最大的医生集团,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