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造纸行业为原料四处奔走之时,太阳纸业(002078)却提前布局,公司7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计划增资6.37亿美元,在老挝建设以进口美国废纸和欧洲废纸为原料的、年产40万吨再生纤维浆板生产线和2条年产40万吨高档包装纸生产线。
李洪信:太阳纸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发展起来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太阳纸业的今天。当时就是一个村办小厂,十几个农民工人,经过36年的发展,到现在资产300多个亿,增长了1万倍。那个时候,每年生产500吨纸,现在每年生产600万吨,这也是1万多倍。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因素非常重要。第一个就是信誉,当时企业规模非常小,银行几千块钱都不愿意贷给我们,靠着我们这几十年来的诚信积累,现在各大金融机构对我们都非常信任,全力支持公司发展。
再一个,我们较好地抓住了国家政策机遇。1985年,我们就开始跟国有企业青岛造纸厂搞技术联营,有了他们的技术,加上我们当地员工的勤奋努力,1990年我们超额完成了1000万产值的目标。当时大家认为这个1000万是个庞大的数字,不可能实现。之后,我们又开始利用外资成立了5个合资企业。通过合资,我们扩大了企业规模,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第三个,就是我们对人才的重视。那个时候,我们把一些退休的老工程师、老厂长请过来做我们的技术顾问、总工程师,这就解决了我们这个村办企业没有技术的难题,使我们企业的造纸技术很快就和大厂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王冰洋:太阳纸业是造纸行业中“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您怎样看待高质量发展?您认为公司的“高质量”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洪信: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高性价比的、差异化的产品,能够与客户实现共同发展,只有你的客户发展了,你才能更好地发展。高质量发展不能靠忽悠,要脚踏实地去做,不仅仅是指产品的高质量,还包括服务、物流,以及对客户技术的指导,等等。只有把这些全部整合起来,才能走向一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路子。
王冰洋:山东是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试点,太阳纸业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李洪信:经验谈不上,我们正在紧跟山东省政府的步伐。今年我们计划提高智能化的比重,我当时提了个简单的说法:能不用人的就不用人,能少用人的就少用人,能减轻劳动强度的就要减轻强度,从这三方面入手。我们现在包装已经全部自动化了,再一个我们上料也自动化了,我们整个工厂几乎看不见几个人,仓库也都是自动仓库。目前我的造纸设备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我们邹城新上的箱板纸机都是按德国“工业4.0”标准配的,有了问题,机器可以自动诊断,这个比现在的自动化程度还要高。
当然,新旧动能转换还有一方面是要高质量发展,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把我们这些创新产品规模再扩大一些,形成一个利润的新增长点,比如木糖、木糖醇。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他更多的新产品。这样就更加符合新旧动能转换了。
创新,拓宽企业发展之路
王冰洋:2013年以来,公司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但同期,其他造纸公司业绩起伏很大,请问,太阳纸业是怎样做到平稳高速发展的?
李洪信:首先是创新。中国造纸行业的短板是大部分原料靠进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采取了几个创新措施:
第一个,利用山东当地的杨树,生产出高质量的化学机械磨木浆,使得成本大大降低。化学机械磨木浆的好处是得率比较高,国外的化学浆是2吨多木材生产一吨浆,我们只要一吨多一点木片就可以生产一吨机械磨木浆,节约了一半的木材纤维。现在我们的化学机械磨木浆年产8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单一产能最大的。
第二个,我们10年前就去老挝种树,利用国外的资源解决国内原料不足的问题。中国人多地少,不可能有那么多地来种树,我们利用老挝的闲置土地,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10万公顷林地的种植目标。今年,我们老挝的30万吨木浆项目已经投产了。
第三个,就是在产品结构以及工艺方面的创新。我们生产的本白双胶纸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市场青睐,供不应求。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推出的是本白的,非常柔和,对视力没有伤害。现在包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十九大的文件等等,全是用这个纸。
太阳纸业生产车间
王冰洋:2017年公司专利数量是52件,公司的技术优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能否介绍一下公司的研发机制与成绩?
李洪信:我们在技术研发架构上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公司层面的,比如我们的院士工作站啊、国家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一些颠覆性的东西。我们创造了几个世界第一,第一个是我们采用创新的连续蒸煮工艺,从制浆的水解液中提取出了木糖,这个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现在每个月可生产100-200吨了。
再一个是我们的无添加生活用纸,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品,只有纤维,是世界上第一张能吃的纸,小孩儿吃进去也没事儿。
研发体系的另外一层,是车间里面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专门为生产服务,为客户服务。他们的职能就是跟客户联络,发现客户的需求,回来跟我们的技术层面共同研发,改进产品性能,生产性价比高的产品。
王冰洋:公司主要产品的成本普遍低于同行业,您是怎样控制成本的?
李洪信:这个应该说,提效率、降成本、保质量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企业必须这样干。但我们提倡的是学徒精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勤俭持家的精神。成本降低是方方面面的,除了管理方面精益求精之外,最关键的还是研发创新,在工艺上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