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A股市场之初,通威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立志做安全食品供应商。而立之年后,通威股份又进军光伏新能源行业,现已成为多晶硅及电池片龙头企业,致力于对外输出绿色清洁能源。绿色时代的到来,给站在转型升级十字路口的通威股份一针强心剂。
多晶硅电池片产能翻倍
成孝海:通威股份现在已经是农业+新能源的双主业格局,目前这两个板块的结构、比重,在股份公司里面是什么样的情况,今后双主业发展有无侧重?
刘汉元:从销售收入来讲,农牧板块还是占大头;但就盈利能力来讲,2017年农牧板块大概占三分之一,新能源板块约占三分之二。
农牧和新能源两个产业,为什么通威要把它们放在一个上市公司里面呢?我们认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具有重叠的空间。
从现实来看,清洁能源发展过程当中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建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能源,但其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相对又有限。因此,通威股份创造性的推出水下有效高密度、安全的水产养殖,同时水面又能充分把空间复合利用起来进行光伏发电,这就是通威独有的“渔光一体”模式。
利用简单的空间,使得阳光资源复用,每年让每亩水域除水下养殖产出数吨水产品外,还能够输出5万度电、10万度电。用个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每亩水域每年大约输出10到20吨石油。
通威股份希望,通过“渔光一体”的建设,使设施设备智能化、复联化运用的养殖过程中,实现全程可追溯的自动记录、自动管理、自动控制和数据中心的共享。此举,既能同时支撑通威股份原有的水产饲料的销售、服务业务,又能让优质而清洁的光伏电力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
目前,全国有精养水面4500万亩,非精养水面8000万亩。如果,通威股份把精养水面全部做成“渔光一体”光伏发电站,可以建成与17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相当的清洁发电系统。
对通威股份而言,这不仅仅是双主业,而是相关、协同、互利发展。目前来讲,通威股份会在很长时间同时发展农牧和新能源,而当前主要的重心之一,是继续把通威已经有优势的制造环节做强、做大。2019年,两大主要营收可能持平,2020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可能超过农牧业。
因此,近两年通威股份投资两大多晶硅项目建设,规模是2.5万吨+2.5万吨,还有两个2.5万吨是2期工程。其中,第一期5万吨多晶硅工程将在今年9月份到12月份投产,届时通威股份多晶硅产能将从2万吨提升到7万吨以上,进入全球前三甲行列。
在电池片环节,2017年底和2018年初,通威股份紧锣密鼓的开展合肥和成都新一期工程建设,两边将分别建设3.2GW的产能,将现有已投运产能和产量提升1倍以上,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电池片最大供应商的地位。
新能源产业布局
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成孝海:您对光伏行业前景怎么看?在新能源发电平价上网以后,官方补贴是否就可以取消,这个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刘汉元:接下来,通威“鱼光一体”模式可能更加成熟,随着国家补贴逐渐淡出,我们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鱼光一体”和主要的分布式发电都能够实现平价上网。
我们预期,在2020年底,能够实现发电的平价上网。这就意味着,包括通威“鱼光一体”在内,发电成本将小于或者等于煤炭发电成本。目前,我国煤炭发电的比例占整个电力供应的60%以上,如果清洁能源发电成本能够等于或者低于煤炭发电成本,那就是清洁能源真正良性大规模应用的开始。
今年3到5月,通威在国内东部到北部地区,领跑者计划里招标中标电价最低可低至0.31元/度,这个价格与所在地区煤炭的脱硫电价大致相当。
回看过去十年,相比2007年、2008年期间,现在光伏发电的系统成本已经降低了90%,大约每年还在下降10%。未来三年的时间,系统成本有望降到4000元以下,通威内部要求做到3000元/千瓦,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
到那个时候,东部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大部分都在每度0.3元~0.4元,西部光照好的地方发电成本降至0.2元~0.3元。
近几年里,虽然光伏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还不小,但是我们都仍然认为这是序幕的开始。进入这样的时期以后,未来70%或更多的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可能会由光伏发电来提供,有望在十年左右时间,使我国增量能源消费由清洁能源来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