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20期资产跨越700亿,打通化纤全产业链!浙石化项目将再造一个荣盛

跨过2013-2016年的低潮期,民营化纤、石化行业的车轮正在飞速旋转,荣盛石化正驶在快车道上,公司主导的舟山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渐行渐近,这个超大工程是公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头戏。回顾往昔发展历程,李水荣认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荣盛。

第20期

资产跨越700亿,打通化纤全产业链!浙石化项目将再造一个荣盛

跨过2013-2016年的低潮期,民营化纤、石化行业的车轮正在飞速旋转,荣盛石化正驶在快车道上,公司主导的舟山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渐行渐近,这个超大工程是公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头戏。回顾往昔发展历程,李水荣认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荣盛。

周一:荣盛石化在成本与质量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李水荣:成本与质量是荣盛石化的两大法宝。从成本来讲,企业无论体量大小,都要控制好成本。讲简单一点,我们一吨涤纶丝,有钱赚的时候可能赚1000块钱,成本控制不好的企业可能只赚500块钱,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只赚500块钱,这时候成本控制不好的企业就没钱赚了。当我们没钱赚的时候,他们就亏损了。我对破产企业调查过,问题都出在成本这里。哪些企业成本控制得好,在行业中谁能够生存,市场看得很清楚。

荣盛石化创造了很多行业里的领先,比如当初生产聚酯,一般企业生产聚酯是年产10万吨,我们做到20万吨,但20万吨和10万吨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在企业质量管理上,细节很重要。PTA质量差异不大,但涤纶丝的质量差异比较大。如果去车间参观涤纶丝,不懂的人看会觉得都差不多,但懂行的人知道差异很大。之前有一位日本专家来公司考察,他评价说,不用看涤纶丝,看荣盛石化对车间卫生的管理,就知道公司的涤纶丝质量很好。

自动化程度全球领先

周一:公司创新这一块在业内做的怎么样?

李水荣:高质量发展当中,我们在创新方面,一个是使用设备的创新、一个是使用设备的更新创新。我们早在2005年就开始考虑机器换人,原来老车间(化纤车间)在“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工资不到2万块,当时这个工资水平做机器人并不合适,还是人工合适。“十二五”的时候,平均工资水平涨到4万多块了,我认为机器人可以起步了,而且机器人生产的产品品质更稳定。

我们机器换人项目是2010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这套设备是全世界化纤行业里面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在行业逐渐从国外向中国集中,基本上荣盛石化在国内外都是领先的。

另外,当初我们2005年投产,一吨PTA用电170度,用蒸汽1.2吨,现在,我们做到不用电,用蒸汽500公斤,这就是节能减排的创新。关于排放量,荣盛石化早就达标了,国家2016年年初要求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我们早就做到了这一点。制造业都要实现超低排放,我们走在前面,我们2015年就实现超低排放。

周一:现在机器人使用到什么程度?车间利用的程度如何?

李水荣:我们现在还没全部到位,有些地方还不合适,伴随着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最后一个车间马上开始。今后我们的员工在生产车间中控室里监控,现场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到“十三五”末,我们化纤行业每人年平均工资肯定会达到8-9万元,PTA行业的人员平均工资早就到15万了,现在浙石化平均工资在20万元左右(基础人员起步工资达15万,有经验的人员为20多万)。

微信图片_2018052716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