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2013-2016年的低潮期,民营化纤、石化行业的车轮正在飞速旋转,荣盛石化正驶在快车道上,公司主导的舟山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渐行渐近,这个超大工程是公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头戏。回顾往昔发展历程,李水荣认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荣盛。
证券时报记者 李曼宁
跨过2013-2016年的低潮期,民营化纤、石化行业的车轮正在飞速旋转,荣盛石化正驶在快车道上,公司主导的舟山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渐行渐近,这个超级大工程无疑是公司现在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头戏。
“项目投产成功后,荣盛石化的规模将翻一番,意味着‘再造一个荣盛’。”董事长李水荣说。
回顾往昔发展历程,李水荣认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荣盛。公司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下了哪些功夫?4000万吨/年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将给公司带来哪些变化?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荣盛石化,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面对面对话李水荣。
采访: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图右) 嘉宾:荣盛石化董事长李水荣
7道转型创新创先
周一:荣盛石化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尝试?您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
李水荣:实际上大的企业、好的企业一直在高质量发展当中生存,荣盛从20多万元起步,到现在资产上千亿元(集团资产上千亿元,股份公司资产逾700亿元),如果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不会有现在的荣盛。我们所在的浙江益农镇,镇上有几百家企业,我们每年交税占90%以上。
这么多年来,荣盛石化总结起来有两点:成本和质量。第二点(质量)总结起来就是创新,高质量发展要创新,创新创先。我们起步时只有2个工厂,刚开始是做织布,之后我们做假捻,假捻以后做切片纺,然后做聚酯直接纺,再做PTA、芳烃、PX,直到现在做到整个炼油一体化,一共7道转型,7个环节转换过来都要下决心,我们一直在创新创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