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经濒临死亡的企业,经过成功转制,在短短十余年中,演绎了一曲转制重生、乘势崛起、缔造传奇的嬗变之歌,一跃成为全球前三甲的炭素企业。“我们希望未来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方大炭素可以成为世界炭素行业中一流的领军者,能引领全球炭素行业的发展潮流。”
走出国门布局海外
证券时报记者:方大炭素的石墨电极在海外有相当不错的口碑,也有一批战略客户,请您谈谈公司未来在海外市场的开拓思路。
党锡江:方大炭素主要出口超高功率高端产品,我们基本做到全球市场全覆盖。凡世界上有用石墨电极的地方,就有方大炭素的产品。方大炭素的出口量占到我们总产量的40%,我们连续六年保持着甘肃省出口创汇的第一名。
方大炭素取得目前的成绩,主要是企业改制后激发出活力。我举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改制之前,企业员工7000人,一年生产3万吨产品;2006年改制以后到现在,企业员工减少到2300人,兰州本部一年就生产12万吨产品。
证券时报记者:改制后,公司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党锡江: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装备优势。方大炭素引进大量欧美日生产加工设备,特别是从日本引进的40MN立捣卧压油压机,20000KVA直流石墨化炉、国内最大环式焙烧炉,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石墨电极生产装备。
第二是产能规模优势。在兰州海石湾镇1000亩的厂区内,单一工厂每年的石墨电极加高炉炭砖产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大的。方大炭素的规模优势,足以承受和化解市场发生的各种变化。
第三是产品结构优势。方大炭素本部生产的石墨电极65%以上都是超高功率,因为目前市场上对超高功率产品需求量大,这也带动方大炭素快速发展。
第四是管理和技术优势。改制后的方大炭素秉持“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严格的管理,超强的执行力,从而形成企业无可比拟的管理优势,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控都做得非常细。
第五是体制机制优势。方大先进的治企理念和民营企业灵活的体制机制,高效决策、快速反应,大大提升了公司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钢铁冶炼对高质量石墨电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方大炭素无论装备、产能、产品、技术、机制都做好了准备,能很好适应市场的调整和变化,这给公司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证券时报记者:方大炭素的确有实力傲视天下,目前在市场上公司是否还有竞争对手?
党锡江:方大炭素是国内一流的炭素企业。但在炭素行业里面,美国日本企业是方大炭素的学习榜样。我们希望未来通过一到两年的努力,让方大炭素成为炭素行业里世界一流的领军者,世界上最优秀的炭素企业,引领全球炭素行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梦想。我们已经有相当不错的生产基础、有人才储备、有一流装备,我们相信能够实现这个梦想。
证券时报记者:大家都很关心,持续的中美贸易战是否会对公司出口产生影响?
党锡江:我们提前就有预防,我们给美国供应石墨电极的比例不高,对我们影响不大。世界最大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集团总部在欧洲,方大炭素与米塔尔建立了十多年非常好的合作关系,非常信任方大炭素的产品。米塔尔现在有60多家钢厂,一年生产钢铁产量大概是1.3亿吨,大部分是电炉钢需要采购石墨电极。方大炭素与国内外最大的钢铁企业,国外的米塔尔,国内众多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
每位员工都是人才
证券时报记者:方大炭素去年利润丰厚,公司对员工的各种股权激励也使大家受益颇丰,我们很想知道,大家钱包鼓起来后,是怎样看待财富的?
党锡江:作为企业,我们希望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实惠,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公司高管去年实施的股权激励,加上年末的现金红包,收入非常丰厚。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企业不断成长、员工的收入不断增加、为社会不断创造财富。我们企业高管,感到非常欣慰。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听说公司在员工福利方面考虑得非常周全,您能为我们做一些介绍吗?
党锡江:方大炭素的理念是,方大发展为了员工,方大发展依靠员工,方大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
我们的福利政策也非常丰富。医疗福利方面,员工及其配偶、子女、父母就诊,医保报销后经审核的属医保认可的个人自付部分企业给予全额资助。
教育福利方面,从2007年开始,公司对在职员工子女高中三年学费进行报销;从2009年开始,公司又对在职员工考上大学(二本及以上)子女发放一次性奖励1000元/人,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每年补助2000元/人(直到四年大学毕业);自2016年开始,方大集团特设立“方威励志奖学金”,对员工子女考入国内前20名、世界前50名名牌大学就读大学本科者给予奖学金和适当生活费资助。
其他福利也是多多:自2007年至今,公司为原企业离退休职工以及居住在海石湾的在职员工的60岁以上父母,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贴;公司每两年为员工发放一部新手机,并报销话费,普通员工50元/月,中层干部200元/月,高管实报实销;企业对员工就餐也大量补贴,早饭收取1元钱,午餐免费,晚餐只收2元钱;企业还出台“方大养老金”,对那些与方大发展风雨同舟并且子女为独生子女或无子女的、符合条件的退休老员工,入住养老院的,按照单位所在城市最好的公立养老院收费标准的50%发放养老补贴。未入住养老院的,按照25%发放养老补贴。
最近我们还推出了“孝敬父母金”,企业每个月完成产量计划、销量计划、回款计划指标以后,给在职员工的父母或岳父岳母的账户上,每月发放1000元孝敬父母金。
证券时报记者:如果中国要评选最受雇员欢迎企业,我估计方大炭素一定位居前列。
党锡江:逢年过节,企业还会给员工发放米、面、油、鸡、鱼、大肉、水果等节日福利品。为什么不发钱,这是让员工有一种家的感觉。方大炭素有一个理念,一定要把员工当成亲人,这样员工就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员工只有有了这种情怀,所焕发和产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我还有一个管理理念“每个人都是人才”,只要能够干好本职工作的员工,我认为都是人才。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里面,人的潜力会不断激发,所以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内部配合、凝聚力都会调动起来,企业焕发出一种朝气蓬勃、永远向上的感觉。
证券时报记者:方大炭素的高管和员工队伍据说非常稳定?
党锡江:是的,现在员工和高管队伍都很稳定。去年5月和7月,我们先后给员工涨了1000元工资。今年元月,在去年工资总额上,员工工资再上调50%。员工收入稳定增长,熟悉岗位,家也在当地,所以人员队伍很稳定。好的激励政策是方大炭素高管队伍稳定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聚人,方大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不怕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企业,视方大为自己的家园,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具有实业报国的家国情怀的精英团队,不仅仅是物质激励。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看到,公司不仅照顾好自己的员工,积极回馈国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党锡江: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我们在陇南地区建了十所希望小学。自2008年方大炭素公司与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立“方威基金会·兰大二院宁养院”以来,公司每年出资100万元,专门为贫困的癌症患者提供免费的镇痛治疗和临终关怀。凡遇到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企业捐款捐物、出人出力,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甘肃省扶贫攻坚任务很繁重,上个月方大炭素给甘肃省政府捐了5000万元,专门用于实现甘肃省的扶贫攻坚计划。
方大炭素近年的发展,实际上借助于国家宏观政策,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发展机会,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一带一路”沿线我们这两年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国家有十余个,比如说哈萨克斯坦、沙特、阿联酋等,国家政策使方大炭素得以发展,所以企业也有责任、有义务,来为国家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