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49期上市9年,业绩增长5倍,安科生物的愿景是打造百年百亿企业

近年来安科生物不仅在生长激素、干扰素领域实现行业领先,更是法医检测领域的技术“明星”,曾在多起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中大显身手;安科生物还打造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完整产业链,如今肿瘤最热门的几个领域如CAR-T(细胞免疫治疗),PD-1抗体、溶瘤病毒等全面涉足。

第49期

上市9年,业绩增长5倍,安科生物的愿景是打造百年百亿企业

近年来安科生物不仅在生长激素、干扰素领域实现行业领先,更是法医检测领域的技术“明星”,曾在多起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中大显身手;安科生物还打造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完整产业链,如今肿瘤最热门的几个领域如CAR-T(细胞免疫治疗),PD-1抗体、溶瘤病毒等全面涉足。

谈细胞免疫治疗: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市场比拼的是谁能坚持到最后

周一:CAR-T细胞免疫治疗出来以后,很多公司都在申报相关项目,会不会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

宋礼华:会的。任何事情只要前景看好,或者是看起来有很高的回报率,都会吸引大批企业一拥而上,最后变成红海。

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一百多家企业在申报临床,将来面临的就是互相压价、粗制滥造,总之是一种恶性竞争的局面。是竞争就一定会有淘汰。我相信,有充分准备、有一定产业化基础和市场开发能力的细胞免疫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

周一:CAR-T细胞免疫治疗方面,中国企业的研发、工艺与国外相比有多大差距? 

宋礼华:我认为这项技术也是属于仿制或者跟踪,原始创新源头还是在国外。不过和国外相比,国内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临床资源多,因为病人多。再说,这是一个风口产业,不缺资金,大量的资金会往里面投,所以项目开展比较顺利。

周一:安科生物如何确保自己保持竞争优势,最终胜出?

宋礼华:确保,我不敢说,但我们有些差异化的特点。我们是做生物技术起步的。CAR-T细胞免疫是生物技术各个平台的综合,包括细胞培养技术、病毒培养技术、基因转染技术、基因合成技术到最后的基因修饰和表达等。我把CAR-T比喻成“活的药品”,它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完全个性化。

国内现在已经有一些新兴企业,他们有国外的公司技术和资金的对接,我们跟他们相比体量上无疑有差距。但是我认为,未来CAR-T的竞争不完全在资金上,甚至资金太多了还是负担,动辄几千万、几亿美元的融资,资金是有成本的。对于公司来说,如果背着沉重的财务负担,将来在市场上竞争就会失去一定的优势。

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发展起来的,我认为“小米加步枪”有一定的科学之处,成本低,决策灵活。安科这么多年积累建立起来的医院资源、临床的资源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资源,这可能不是新公司一下子就能建立的。此外,我们有一支相对成熟的销售队伍,这支销售队伍我也建了二十多年,而且营销骨干都是公司的股东,相对稳定。未来在CAR-T技术上推广上,会更灵活和接地气。

当前的一百多家竞争者中,我认为肯定有一些要被淘汰,最后留下二三十家成规模的企业。

周一:能容纳二三十家?

宋礼华:差不多。因为它属于个性治疗,生产周期又很长,质量控制的节点又多,要求又高,所以要有这么多家才能够满足。其实将来CAR-T就是看看有多少家企业能够坚持下去。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CAR-T细胞免疫的定价非常高,美国一个病例的花费是47.5万美元。当然,它有一个创新的收费方式,就是以疗效收费。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一个病例的成本预计至少要二十万,收费的话至少三十万以上。这对中国老百姓来讲是个比较大的数字。所以将来突破的方向就是社保,社保介入的话,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是一个方向。社保若不能介入,收费将是一个比较关键和敏感的问题,所以这个市场未来能做到多大,可能取决于一些配套的政策。

安科生物

周一:你经常关心公司的股价吗?

宋礼华:也看。

周一:市场上看好公司的投资者很多,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宋礼华:真的感谢资本市场所有支持、关心安科的投资者,没有你们就没有安科的现在。我们会尽心尽力,把现在的战略布局一个一个落地、生根开花,最后形成产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更大的市场规模、销售规模和利润,经营好这个公司,来回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