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28期20年资产规模翻30倍 看锡业股份如何成为全球行业老大

提起云锡(即锡业股份控股股东云南锡业),熟悉它的人都会说,这是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它的前身是个旧厂务招商局,由清政府云南当局在1883年创办。发展至今,己经历了135年的风雨。2000年走上资本市场的锡业股份,通过多年坚苦努力,最终成长为世界锡业龙头老大。

第28期

20年资产规模翻30倍 看锡业股份如何成为全球行业老大

提起云锡(即锡业股份控股股东云南锡业),熟悉它的人都会说,这是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它的前身是个旧厂务招商局,由清政府云南当局在1883年创办。发展至今,己经历了135年的风雨。2000年走上资本市场的锡业股份,通过多年坚苦努力,最终成长为世界锡业龙头老大。

内抓环境保护外抓海外布局

王冰洋:锡行业发展对环境影响比较大,所以要考虑到环保因素。最近有一些企业因为这方面原因阶段性停产,而锡业股份在这方面好像并未受太多的影响。这里头有何奥妙?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汤发:关于环保问题,从去年以来,受环保督察工作强势推进的影响,行业内确实有一些选矿、冶炼企业面临停产,或者说停产整改,而锡业股份仍能正常生产,这是为什么呢?这与我们长期坚持绿色发展、环保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采取相关的措施是分不开的。从理念上来讲,我们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与环保协调处理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工作实务层面,我们锡业股份和下属子、分公司都配备有专门的人员、组织机构和设备。具体来讲,我们在矿区以创建“绿色矿山”为抓手和切入点,大力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地面采矿方面,以华联锌铟为代表。在前期规划的时候要做到环评过关,环保的措施要到位;开采时环境治理的效果要充分显现;开采以后要及时进行复垦或恢复。一个是坑下方面。我们能做到废石不出坑,这样既节约了回填成本,又对环境进行了保护;至于坑下水,我们也进行了有效引导和治理。冶炼系统方面,主要问题是三废,即废气、废渣、废水,我们通过引进吸收消化系统,使其不良影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控制。正是通过这些努力,在国家大力进行环境治理的背景下,我们才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生产。

王冰洋:我们知道,锡业股份已获得锡精矿加工贸易的许可,而且去年底就开始承接业务了。请问将来公司在海外市场这一块都有哪些布局?

汤发:去年商务部特批锡业股份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进行锡精矿加工贸易的企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政策机遇。这个政策机遇来之不易,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项工作,我们通过公司下属的市场部进行策划、安排和运作。我们在市场部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外贸科,目的就是为了让锡精矿加工贸易政策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

关于海外市场的布局,我们现在的重点是要通过我们的香港公司、德国公司等,把这个政策利用好,特别是当前我们在国内锡产品稍显过剩的情况下,要通过这个政策进一步出口一些产品,在平衡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效益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在锡原料供给比较紧张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好海外市场的资源,通过海外资源来进一步夯实加工贸易的基础,未来这块将是个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微信图片_20180619164801

锡业股份云锡牌产品

资源型企业面临的风险

王冰洋:锡业属于周期行业,目前公司业绩上升更多的是受益于锡价上涨的周期,将来不排除产品价格会有一些波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您如何评价锡业股份的抗周期能力?

汤发:经济发展都是有周期的,这是客观规律。锡、铜、锌等有色金属也不例外。公司从创立以来这20年当中,我国经济和有色金属价格,整体上走的是上升通道,中间有时也有回落。经济周期性变动对实体经济、对我们锡业股份的发展确实影响比较大。刚才回顾我们20年的发展历史时,我讲了三个重要时间节点:2001年到2002年、2008年、2013年到2015年,当时行业都处于周期性的波谷,企业的经营压力也随之出现,甚至出现了亏损。锡价格好的时候每吨能卖到20多万,而价格不好的时候每吨就只能卖到3.8-4万,落差极大。今年一季度每吨价格超过了14.5万,情况算是比较好的。

王冰洋:出现这么大的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是国内因素多还是国际因素多?

汤发:发生价格变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供需关系的变化,同时也跟宏观经济的变化和一些突发事件有很大的关系。出现周期的变化对我们公司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不过对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总体上还是持乐观态度。锡在国内是供比需大一点,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是供给有缺口。整个趋势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在周期性波动过程当中,我们该怎么应对呢?在市场方面,我们要抓好风险的防控,同时要挖潜、创新,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王冰洋:去年公司贸易业务下滑,导致整体营收增速有所放缓,预计今年贸易收入占比会进一步下滑。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汤发: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自产产品生产和销售与非自产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非自产贸易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为通过这个贸易企业可以获得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有利于让经营体量做大;第二可以得到一些利润的支撑;第三有利于维护和提升行业影响力,在议价能力方面对我们有帮助。特别是对我们上市公司来讲,通过贸易和贸易项下的融资,对公司发展可以形成很好的支撑,所以开展非自产贸易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非自产贸易不能任意地放大,去年我们这一块确实是有所回调。

怎样处理好自产产品和非自产贸易之间的关系?我们发展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增加我们自产产品的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上,这个是主要的,所以今年整个计划的安排,总目标是350个亿,但非自产贸易这一块跟去年仍保持大致相当。非自产贸易不仅管理比较难,而且价格变动也比较快,此外还包含有汇率的风险,所以非自产贸易是个双刃剑:做好了,对业绩可以形成一定的支撑;做不好,风险是比较大的。国际上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这个贸易没做好,从而给公司带来亏损,甚至让公司面临破产,这样的事例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现在注意力还是要放在自产产品的生产上,努力提高它的盈利能力和效果。

微信图片_20180619164829

锡业股份生产车间生产原料存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