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7期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队”:华工科技连续多年业绩增速超40%

率先在国内开展激光工业化应用、率先将激光技术应用于防伪领域、率先推进多功能传感器产业化进程,在技术、产品不断革新的同时,华工科技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公司近几年均保持着40%左右的业绩增速,2017年营业收入达44.81亿元。

第7期

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队”:华工科技连续多年业绩增速超40%

率先在国内开展激光工业化应用、率先将激光技术应用于防伪领域、率先推进多功能传感器产业化进程,在技术、产品不断革新的同时,华工科技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公司近几年均保持着40%左右的业绩增速,2017年营业收入达44.81亿元。

传感器市场地位国内领先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华工科技就是一家激光技术及应用企业,但事实上,公司还有一个重要的业务板块,那便是传感器。5G时代的到来和物联网的兴起,将逐步实现人类社会的万物互联,传感器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目前,华工科技在家电领域的传感器产品竞争力已远超国内同行。

成孝海:刚才我们在公司展厅看了一些产品,有激光方面的、通讯方面的,还有传感器方面的,比较丰富,请马总讲一讲,我们在这些行业里面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马新强:其实华工科技整个业务大的方向分两块,第一块是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第二是传感器。其中,激光技术分为3部分,一是激光先进装备,用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基础数控装备,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金属表面的强化处理等等,涉及行业包括汽车、工程机械、造船、航空航天,甚至包括军工、国防。二是光通信器件及智能终端,子公司华工正源主要从事光模块的开发。随着中国3G、4G、5G的不断发展,对光通讯器件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三是激光全息防伪,这部分规模相对较小,今后会不断做大。围绕着消费升级,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及方案用于包括证照、食药品、烟草、化妆品等各类包装,具备防伪和美观的双重功能。

在传感器方面,我们在家电领域的占有率很高。随着5G今后的普及,消费升级、万物互联,需要用大量的传感器,市场空间巨大。再者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包括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方面的需求都很大。从目前来讲,传感器方面我们在国内同行里应该是绝对领先的;在激光先进装备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在技术和科研能力方面优势突出,但在市场网络布局方面、市场队伍能力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不过,我认为市场能力这方面是短期可以解决的。

大客户销售占比达80%

华工科技生产销售的都是一些高科技产品,但其实也面临着毛利率相对不高的问题。客户相对比较集中,对供应商的议价权不强,这是华工科技面临的现状。如何提升毛利率水平,华工科技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成孝海: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我们有何应对之策?

马新强:光通信领域目前竞争激烈,我们目前的客户包括华为、华三、烽火、大唐,以及国外的诺基亚、西门子等等,客户相对比较集中,大客户销售占比达80%,对供应商的议价权不强。从行业现状来看,国内高端、高速激光器大量依靠进口,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外核心器件供应商赚走,所以我们最近在花大力气研发生产高端激光器,诸如半导体激光器器件,这将从产业链上游解决毛利率不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也在进行业务模式的转型,一是成立专门的海外销售部门,直接将产品供应给系统商,省去中间环节、提升毛利率水平。国外的客户,包括苹果现在也在找我们采购。二是在数据通讯产品方面,围绕“云、管、端”做文章,现在很多大数据、云计算企业,包括腾讯、阿里等建设的数据中心也大量需要光模块,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向其供货。

总结来说,虽然我们技术优势比较明显,但因为前期客户相对单一、议价能力不强,所以我们现在的举措就是从产业链的上游做到高端激光器自制,这样我们可以降低成本、保证一定的毛利率。另外在客户端,我们直接对客户,同时挖掘一些新的用户、新的行业,重点拓展海外市场,这可能有助于保证我们光通信业务的较好利润。

看好新能源汽车和3C两大行业

连续多年实现40%以上的业绩增速,说明华工科技所处的行业正在快速成长。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马新强表达出对新能源汽车和3C行业的看好。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激光焊接以及传感器的应用方面,华工科技已经走在国内同行前列;而在OLED、全面屏等需要精密加工的新兴产品领域,华工科技也都有技术储备。

成孝海:我觉得华工科技所处的行业都非常好,激光应该是定位先进制造业,光通讯也是面临5G的大发展机遇,请马总谈一下在这个背景下,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马新强:我们传统业务、现有业务今后还是会继续保持一定增长,如果说增长发力点,未来我们将聚焦两个行业,新能源汽车和3C电子。新能源汽车受益国家政策,每年必须保证7%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比,这对华工科技而言有很大机会。一是新能源汽车要求轻量化,很多是铝车身,包括江淮、蔚来等,而全铝车身现在只能通过激光焊接。汽车车顶焊,我们在国内占50%的市场份额,现在还没有竞争对手,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们而言是很大的机遇。

另外,新能源汽车对传感器需求量很大,包括雨量、光线、温度、压力、PM2.5等等诸多传感器。目前,华工科技应用较为成熟的产品是汽车水加热和风加热的加热组件,现已在比亚迪、上汽、吉利、江淮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上批量使用,预计后期市场还将逐步扩大。

另一个行业3C电子方面,因为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很快,其加工需要大量用到精密加工的激光器。华工科技在蓝宝石切割、OLED切割等方面均有技术和产品优势。围绕3C电子我们可能要进一步布局,把全球3C电子知名厂商作为我们战略性客户,目前公司在这些大客户的销售份额在不断提升。同时,我们现在正围绕显示面板进行拓展,据我们分析,可能2019年该领域就有200-300亿元的激光设备市场需求。但是客观讲,显示面板柔性切割的技术难度还比较大,我们现在在做积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