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铜业:应对重组后新机遇、新挑战,引领国企改革、行业变革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2-04-28 17:34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资本市场为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山西省着力建设中西部资本市场强省,涌现出一批国企改革样板。

据山西证监局介绍,从2018年-2022年2月,山西省18家省属国有企业累计实现直接融资567.84亿元,累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7单,涉及并购金额147.41亿元。其中,北方铜业(000737.SZ)在2021年12月完成重组上市,化解了原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有效提升了自身资产证券化水平,并成功募集配套资金5亿元。在本次交易中,北方铜业100%的股权作价43.83亿元,约占山西上市国企三年来总并购金额的30%,其影响可见一斑。

随着重组完成,北方铜业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公司积极应对严峻疫情形势、铜市场高位宽幅震荡、原燃材料价格上涨、连续降雨等不利因素,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公司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9.65亿元,同比增长16.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增长35.46%。经过数月的整合,4月27日晚间披露的2022年一季报也宣告公司重组完成后首年的开门红,率先在山西省属国企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

释放改革势能,构建一体化发展竞争力

随着山西省全力推动省属重点国企战略性优化重组,深化国资监管和国有资本运营体制改革,目前已形成颇具特色的省属产业集群,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在铜产业中,北方铜业作为突出的代表,2021年坚持稳健经营,实现提质增盈创效,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为山西省牢牢站稳中国七大铜产业基地之一。

山西国资新一轮改革重组朝着“专业化重组、市场化整合、板块化经营”的方向推进,公司近年来不断进行资源储备与产业布局,不仅是华北区域最大的阴极铜供应商,并已发展成为我国铜采选、冶炼一体化的特大型铜业集团,集勘探、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公司将重点推进铜基新材料研发,从传统采掘业转变为现代制造业,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在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上:2021年,公司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4项,有效解决了制约生产的技术瓶颈;《铜冶炼渣高效综合回收技术创新与应用》等6个项目申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5项,制订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22项。2021年全公司综合能源消费量为97948吨标准煤,相比2020年下降了1828吨标准煤,这得益于采用先进冶炼工艺,降低铜冶炼综合能耗。

2022年2月24日起,在A股存在已有25年的证券代码“000737”背后公司,全称由“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方铜业(山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南风化工”变更为“北方铜业”,标志着公司正式完成重组。接下来,进一步整合业务,启动新一轮改革势在必行。

在保持下属子公司独立规范经营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梳理确定其核心业务和领域,对于各子公司之间存在重合的业务领域,将按照业务性质、行业领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整合,以提高公司整体的运作效率。同时,公司未来将推进业务调配和业务协同,通过各子公司在铜产业链的前后协调作用促进各子公司业务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集团整体业务的做大做强。

根据2022年更新的公司章程,北方铜业将以建设国际领先、国内一流铜业企业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效益优先、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坚持以铜为基,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储备,聚焦铜基新材料研发应用,以数智化为企业赋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全体股东合法权益。

铜产业逻辑变道,携资源优势实现超车

铜产业处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前端,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我国铜消费量占全球的54%,而铜储量仅占全球的3%,原料对外高度依存度,国际有色金属矿业巨头对铜等全球有色金属精矿供应具有相当程度的操控能力。在2021年全球矿山产量、精炼铜产量分别仅增长了2.3%、1.4%的情况下,汽车、建筑、电气、交通及电子等下游产业对铜的需求整体向好,2021年铜市场经历了一轮明显的去库存。

北方铜业作为具有深厚行业积淀的有色金属企业,拥有一座自有矿山(铜矿峪矿)和一所冶炼厂(垣曲冶炼厂)。其中,铜矿峪矿为我国非煤系统地下开采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矿山,截至2021年底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取23011.80万吨,铜金属量139.27万吨。铜矿峪矿采用的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已具备9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开采强度大,采矿效率高,曾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凭借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公司2021年处理铜精矿47.16万吨,铜精矿自给率超过30%,生产阴极铜13.31万吨,阴极铜产量同比增加18%,实现有检修年度历史性突破。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叠加主要产品阴极铜、硫酸等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行情,提高了2021年的盈利能力。公司第一大业务阴极铜,在2021年营收达到79.18亿元,同比增长53.15%。

长江证券2022年4月的深度研报指出,结合对于铜全球供给和需求端测算,至少未来2年铜供需格局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甚至偏紧状态,并据此推测全球铜库存难以显著累积的判断,则当前及未来的低位库存状态,将有力地保障铜价易涨难跌格局。

同时,长江证券进一步指出,“双碳”背景下,供需两端优化,铜从强周期走向稳健成长,在面临需求结构上新能源需求放量(有望贡献全球需求增量超过50%)的背景下存在着供需平衡或将进一步变紧的压力,铜价或将从过往跟随大周期的强波动、强贝塔时代,走向波动率收敛、中枢陆续稳步提升的新周期。在铜价值不断抬升中,相对于其他众多大宗工业金属,待开发资源相对有限导致铜矿产稀缺性增强。

在此格局下,北方铜业有望成为券商所期待的占据先天资源禀赋卡位、运营管理优秀且仍存在产能放量的优质龙头。一方面,根据重组协议,公司控股股东中条山集团旗下胡家峪矿业和篦子沟矿业采选后的铜精矿仅销售给北方铜业;另一方面,依托资本市场为未来发展提供资金和渠道,公司将通过加大勘探与开发力度,积极寻求海外铜矿合作开发,保证冶炼原料的稳定供给,进一步提高铜资源自给率。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结构,改革不止步

在山西,汾酒混改案例一直为市场津津乐道。2018年上市公司山西汾酒引入央企华润集团旗下华润创业作为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拓展了营销渠道,从此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同属于山西国资控股,北方铜业2021年完成的重组也为上市公司引入了众多专业机构股东:

在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阶段,包括公司当前控股股东中条山集团在内,北方铜业其他原有股东山证创新投资(隶属于山西证券)、中车永济(隶属于中国中车集团)、矿冶科技集团(央企)、中国有色工程(隶属于中冶集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华北供销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以及省国资运营公司下属企业晋创投资、潞安投资和三晋国投,都成为上市公司新股东。除了山西国资外,其他均为与公司有重要业务关联的央企或央企下属企业,将与公司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架构。

在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阶段,UBS AG(瑞银集团)、中国黄金集团资产管理公司、四川资本市场纾困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财通基金、国泰君安证券、浙江宁聚投资等机构通过认购增发股票也成为上市公司股东,这些机构认同公司成长价值,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股东结构。

这些机构促使北方铜业的治理结构、决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更加科学,推动公司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重组完成,北方铜业于2021年12月改组董事会,新董事会成员由重组后上市公司股东按照决策程序规定推选产生,并由新董事会重新推选任命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选聘上,围绕核心业务选聘专业化管理人才,提升管理和决策效率。

2022年4月12日,第九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选举魏迎辉先生为公司董事长。此前,魏迎辉已任调任山西云时代(北方铜业间接控股股东)副总经理、中条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并兼任北方铜业党委书记。魏迎辉先生长期在山西省属重点国企华阳新材料(原阳煤集团)铝电板块任职,有着深厚的有色金属行业积淀和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上级单位支持下,新任董事长将带领北方铜业巩固扩大矿山资源和冶炼技术优势,依托资本市场加速转型发展。

坚持战略目标,积极资本运营扩张规模

2022年是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的第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管理层着眼长远发展,锚定战略方向,积极顺应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确定公司2022年为“建章立制年”、“改革创效年”,全年奋斗目标是:依法规范运作,优化体制机制,保障经营业绩平稳增长、职工收入持续提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营业绩方面,公司提出2022年铜精矿含铜、阴极铜产量分别增至40558吨、13.5万吨的目标。公司2022年一季报已经预示业绩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相比于调整后的2021年同期业绩,公司今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31.67亿元,同比增长37.30%;归属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18.7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超47倍。

根据Wood Mackenzie的预测,铜的消费需求在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从2018年到2023年,铜的消费量将从2351万金属吨增长到2556万金属吨,预计到2040年消费量将增长至3305万金属吨。北方铜业的主要产品以国内销售为主,我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铜产品市场,为其产能的持续扩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要求,重组整合后的省属国企不但要做大,还要做优做强。北方铜业规划将通过外部并购整合、内部培育扶持,适时组建铜加工业务单元,着力推进业务发展;以各专业版块为核心,加大投资运营业务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培养力度和业务开发力度,为未来投资运营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奠定能力和经验基础。

其中铜加工业务单元,公司其实曾在2020年成立北铜新材,考虑到其正在建设的年产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200万平方米覆铜板的项目尚未投产,尚不具备置入上市公司的条件,北方铜业在重组前剥离了北铜新材,后者成为中条山集团全资子公司。

在2022年3月山西省工信厅印发的《山西省有色金属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中,上述“山西北铜新材料铜板带箔和覆铜板项目”被列入重点任务名单,将立足山西精炼铜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如果未来北方铜业重新收购北铜新材,将落实省内规划,更结合铜压延加工业务加打造完整的铜产业链,实现铜基新材料板块跨越式发展。

和北铜新材同样的原因,侯马北铜2018年10月停工进行“年处理铜精矿150万吨综合回收项目”工程建设,未与北方铜业一起重组进入上市公司。目前不排除北方铜业后续收购侯马北铜股权的可能,中条山集团承诺上述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后24个月内,通过向上市公司转让侯马北铜部分或全部股权等方式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若达到条件,侯马北铜的回归有望让北方铜业的铜冶炼产能大幅提升一个台阶。

展望未来,北方铜业表示将强化战略引领,全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坚持“建设国际领先、国内一流铜业企业”战略目标,持之以恒不懈推进,稳定投资者预期。(CIS)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