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优化拉动消费回流 海南岛内居民有望迎“专属福利”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8-07 A002版作者:贺觉渊 郭博昊2025-08-07 06:50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郭博昊

海南自由贸易港(下称“海南自贸港”)封关后,不仅货物进口“零关税”政策将大幅调整,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的相关税收政策与离岛免税政策也将迎来进一步优化,进而改变岛内消费格局。

“‘零关税’政策与离岛免税政策联动,将直接刺激岛内居民以及在岛游客的本地化消费需求,吸引更多岛外消费回流。”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会会长李世杰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系列税收政策增强了岛内居民的“获得感”,将助力海南从过去的单一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消费中心转型升级。为增强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可考虑将面向岛内居民购买进口商品政策惠及更多自贸港短期居留、工作的境内外游客。

岛内居民有望

迎来“专属福利”

目前,海南自贸港正在实行“一负三正”的“零关税”政策清单制度,税收优惠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等本地经营主体,而岛内居民暂无直接采购“零关税”进口消费品的权限。但随着“零关税”相关政策持续优化,岛内居民有望在封关后迎来“专属福利”。

在国家发改委确认进口“零关税”商品在封关后大幅扩围的同时,财政部也宣布正在积极研究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的相关税收政策,明确将适时开展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下称“进境商品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居民免税购买一些进口产品”。

“预计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将尽早公布进境商品正面清单,允许岛内个人在自贸港范围内直接免税购买进口日用消费品。”李世杰说,进境商品正面清单出台将直接刺激岛内居民以及在岛游客的本地化消费需求。

随着中国中产阶层规模持续扩大,入境游客消费热潮兴起,海南自贸港凭借“零关税”“离岛免税”“离境退税”等政策优势,正成为承接中高端消费回流的核心枢纽。

“已有相当多企业基于封关运作的政策动向开展有针对性的部署与准备。”安永海南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李雁向记者透露,以高端消费品行业为例,部分企业已经在积极规划封关前后的供应链优化方案。

李世杰认为,随着自贸港建设发展和产业成长繁荣,将带动海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本地化消费升级,海南本地居民将与在自贸港工作生活的境内外各类消费群体,共同支撑未来海南中高端进口消费品市场。

离岛免税政策

料进一步优化

按照现阶段的封关制度设计,除部分货物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需要接受查验外,居民前往海南岛出差、旅行都和现阶段一样,不需要办理额外的证件。不仅如此,封关后的游客还有望享受更多离岛免税购物红利。

为推动境外消费回流,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并提出,推动优化离岛免税政策,拓宽“即购即提”商品清单目录。财政部也明确,将继续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并结合消费者多元化购物需求,进一步优化调整政策安排。

自2011年实施以来,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政策经过多次调整优化,已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李世杰看来,现行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在免税商品品类、提货流程以及跨境电商等方面均有进一步优化空间。例如,免税商品品类可以向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方向扩围。未来还可以试点“免税品跨境直邮”模式,推动离岛免税与跨境电商融合。

长期来看,“零关税”政策与离岛免税政策将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李世杰认为,两项政策在不断优化调整后,将促进海南自贸港逐步形成“买全球、卖全球、消费全球”的“旅游+消费”等多业态集聚化发展格局。

专家呼吁更大范围

释放国际消费潜力

过去一年,海南全省接待中外游客9720万人次,比上一年增加8%;其中,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根据国家发改委部署,未来海南自贸港还将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

着眼于提升海南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在海南工作、生活的国际游客、国内游客、短期商务人士及临时就业者等多元消费群体,也应当享受岛内居民购买进口消费品的同等权利。

在现行规定下,持有中国签证入境的国际游客,可以通过离境退税政策享受11%的退税,但国际游客没有直接采购“零关税”进口消费品的权限。

“若‘零关税’商品的消费权局限于狭义的‘岛内居民’,则无法匹配游客高频、即时的购物需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理论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进境商品正面清单的消费主体资格限定较为狭窄,难以覆盖海南实际人口结构。

桑百川指出,在强化数字海关监管效能、筑牢反走私防线的前提下,未来可以探索以“地理落地”替代“身份限定”的路径,逐步将“零关税”进口消费品的适用主体从“岛内居民”扩展至所有“落地海南人口”,即凡在海南实际停留的自然人均可同等享受“零关税”消费权益。

为吸引国际游客,李世杰还建议,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包括下调离境退税商品的起退点,推广“即买即退”政策,放宽国际游客离境时间限制等。长远来看,可以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政策联动,探索与新加坡等地区共建“跨境免税购物走廊”。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