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事关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这项新规今日实施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王媛媛2025-07-07 20:33

7月7日起,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正式施行,明确高频交易标准,对高频交易作出差异化监管安排。

新规对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0000笔以上。

高频量化将得到规范性约束。受访专家认为,新规强化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原则,积极主动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预计蓝筹高股息策略将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

与此同时,新规将为券业带来技术升级压力显著增加、业务模式加速重构、合规责任边界扩大等多方面影响。券商需实现系统稳定性、监管合规性与市场竞争力的三重提升,为程序化交易新规的长期落地提供支撑。

程序化交易新规出台

今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实施细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7月7日起,这一新规正式实施。

实施细则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并明确了投资者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时交易所可采取的措施。

根据实施细则,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0000笔以上。

对此,沪深北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是市场主体判断自身行为的基础,不宜过于复杂,实践中应当具备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流速(每秒申报速率)和流量(单日申报笔数)最直接地体现了高频交易特点,同时也反映高频交易对交易所系统安全和市场秩序的影响,以这两个要素作为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便于理解和执行。

实施细则明确,交易所将通过督促相关投资者履行额外报告义务、针对性设置异常交易监管标准、加强交易监管、实施差异化收费,进一步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关注蓝筹高股息策略

伴随系列涉及程序化交易的配套法规相继实施,量化行业将向更规范、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新规的实施,释放多重监管信号。

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新规强化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原则。从主机托管、交易单元、交易网关等不同层面都禁止向程序化交易提供特殊便利,并且对高频交易加收费用。这些措施有力地削平了技术特权,有效地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和主观投资机构的利益。

其次,完善了程序化交易的报告管理制度,特别是对高频交易采取差异化报告制度,可以大大增强市场透明度、彻底终结鱼龙混杂的“黑箱子”策略。

最后,通过熔断机制和杠杆穿透等机制,以国内、国际历史上发生的程序化交易故障和事故为鉴,积极主动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记者采访获悉,新规对A股未来生态和交易风格都会带来较大影响。

韩玮认为,一方面,幌骗订单、冰山订单、高频套利等程序化策略将趋于失效。另一方面,基本面量化策略、算法交易等策略将面临更好的投资环境。此外,伴随着小微盘股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双降趋势,预计蓝筹高股息策略将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

业务模式加速重构

在细则实施前夕,7月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对程序化交易报告、交易行为管理、高频交易管理、违约责任等内容作出约定,为证券公司同客户订立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的相关工作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程序化交易新规的实施,将对券商行业带来多方面影响。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规将对券商行业带来四大影响:技术升级压力显著增加、业务模式加速重构、合规责任边界扩大和市场结构进一步分化。

具体而言,一是券商需对交易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尤其是高频交易监控模块。头部券商因量化托管规模大,系统升级成本较高,中小券商则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

二是高频交易流动性占比从日均2000亿降至500亿元,这意味着做市业务需转向低频策略。差异化收费机制下,高频交易流量费、撤单费上升,压缩中介收入,中小券商尤甚。

三是券商需对客户交易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倒逼其建立穿透式风控体系,增加人力与系统投入。资金向大盘蓝筹集中,头部券商PB系统溢价凸显,小微盘股经纪业务承压。

构建稳健的监测系统

有业内观点认为,券商监测系统尚需在实践中完善,这或是新规落地过程中的一大挑战,涉及到实盘交易,对监测系统稳定运行有较高的要求。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券商带来的核心挑战是系统稳定性与实盘交易的高适配性需求:一是高频交易冲击。程序化交易的高频特性(如瞬时申报、密集撤单)要求监测系统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传统架构难以支撑极端场景下的稳定性。

二是异常行为识别。需实时捕捉拉抬打压、频繁撤单等复杂模式,系统算法需兼顾精准性与低误报率,避免合规风险。

三是差异化收费执行。系统需精准统计交易指标(如申报笔数、撤单率),作为收费依据,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监管合规与商业利益。

针对券商应对策略,田利辉认为,“券商应对监测系统挑战的路径是通过系统优化和全网测试来强化技术能力,借助全链条管理和系统化监测来完善风控体系,通过策略适配和投资者教育来优化客户服务,借助测试协同和规则迭代来实现行业协作与监管联动。”

在王鹏看来,券商需通过架构升级、全流程风控、信创替代等措施构建稳健的监测系统,同时与监管、行业形成协同,推动策略转型与AI(人工智能)应用。最终实现系统稳定性、监管合规性与市场竞争力的三重提升,为程序化交易新规的长期落地提供支撑。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