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与未来:特朗普关税和全球贸易规则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周秭沫2025-04-29 14:09

“全球化”曾是一个美好的词汇,而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重挫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自由贸易体制。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正在无视其影响力,“背刺”盟友及新兴市场经济体。

在特朗普执政满百日之际,其摇摆不定的关税政策影响是否已经显现?

历史会否重演?

历史总有规律可循。上世纪30年代,美国颁布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了数千种进口商品的关税。当时政府原本是想在“大萧条”期间保护美国工业,结果却是全球贸易迅速收缩,随着美国贸易伙伴的互相攻击,全球贸易陷入崩溃。

这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当下。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内实施了一系列加征关税的举措,尤其是在4月2日宣布的所谓“对等关税”,已经严重冲击了全球金融与贸易市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评价称,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和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社会始终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即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市场开放和商品自由流动。然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显然违背了这一经济发展趋势,是典型的逆全球化举措。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二战后逐渐形成的多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多边贸易规则的重要基石,恰恰就在于各国通过协商达成的关税减让承诺。

而特朗普政府筑起了一道围墙。他曾抱怨说,在贸易方面,美国的盟友“往往比美国的敌人还要糟糕”。美国要“以牙还牙,以关税还关税,金额一模一样”。

实际上,美国经济的影响力的确赋予了特朗普利用关税影响全球贸易的能力。

据半岛电视台此前报道,2023年美国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约为26%。预计2024年美国GDP约为28.78万亿美元,而全球GDP约为110万亿美元;2022年,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额超过3万亿美元,进口额约为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贸易额约为7万亿美元,而全球贸易额约为32万亿美元,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约为22%。

“失道寡助”

长久以来,美国公司通过亚洲供应链获利,美国消费者享受来自这些国家更便宜的产品,这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优势地位也持续了数十年。而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承诺下,美国在亚太市场中的权威正在日益凋敝。

以印度为例,特朗普曾举例称,美国哈雷摩托车进入印度市场时需缴纳重税,并将印度描述为“关税之王”“大奸商”。为“安抚”特朗普,印度政府此前将大功率摩托车的进口关税从50%降至30%。近日又有消息称,该国政府欲将对哈雷摩托车的关税降至0。然而,过往事实证明,印度的妥协无助于在谈判中取得进展,这无疑使特朗普政府的信誉度大打折扣。

针对其他富裕的经济体,例如日本、韩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美国的关税水平也称得上严苛。

同样受伤害的还有欧洲市场。美国于4月2日对从欧盟进口的商品征收20%的关税,此外,欧盟还面临美国对钢铁、铝和汽车征收25%的关税。

面对特朗普的“背刺”,反制有之,谈判亦有之。

加拿大已宣布对美国汽车关税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并已对接近60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加拿大总理卡尼近日表态称,加美间的传统关系已经结束,加拿大必须从根本上重塑经济。

欧盟已决定对价值238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同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关税问题。欧盟委员会分管经济等事务的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强调,“如果谈判达不成解决方案,我们将继续实施反制性关税。”

日本是首先与美国开展谈判的经济体之一。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率领的代表团16日访美,与美方展开关税磋商,但未能取得明显成果。据共同社报道,赤泽亮正已计划再次前往美国,进行第二轮美日贸易谈判。

总的来说,越依赖美国出口、经济体量越小的国家,就越容易展现出与特朗普妥协的倾向。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都高度依赖外贸出口,其中越南已经有了将对美关税降至零的想法。

或许正如BBC评论所说:美国正一步步退出自己一手打造的全球贸易体系。虽然没有它全球贸易仍可继续,但这个转变确实会非常混乱。

有选择的未来

有了应对特朗普第一届政府贸易战的经验后,中国并不畏惧威胁。美媒援引分析人士称,与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的情况相比,他将面对一个更加强大、准备更加充分的对手。

庄芮向记者指出,2018年的贸易摩擦确实导致中美贸易额下滑,从长期效应来看,反而加速了中国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进程,中国还通过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增强了经济韧性。

“特朗普政府目前对关税政策的误判在于其本身的动机——以贸易逆差为由加征关税。”庄芮认为,“逆差本质是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的体现,仅关注货物贸易逆差而忽视服务贸易顺差,实际取得的效果适得其反。”

事实上,经济分析师内部有这样的一种声音:特朗普的关税对中国来说应该是“相当可控的”。他们指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只占其整体经济的一小部分,即使特朗普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产品,可能也不会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造成很大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2018年至2024年,美国占中国贸易总额(以出口和进口之和衡量)的份额从13.7%下降到11.2%。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各市场参与者都在为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有多位中国出口商人向记者表示,其实早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的那几年,公司对美出口生意就已经开始萎缩,疫情期间,美国客户的核心诉求是寻求更低的价格。在生存困扰下,这些出口企业开始转型,积极开拓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他们认为,面对迫切的现实,不再执着于北美市场,转而寻找其他机会是更有前途的选择。

宏观上,中国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积极拓展与坚持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合作,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等。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