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再出发,风起好扬帆。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壮阔东方潮改革奋楫时”大型专栏,邀请政府部门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献计献策,涓滴成流,汇聚成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大潮。

第31期科大讯飞刘庆峰:用核心技术为中国代言

刘庆峰,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8年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创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至今,2009年4月起同时兼任董事长。

第31期 科大讯飞刘庆峰:用核心技术为中国代言

刘庆峰,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8年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创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至今,2009年4月起同时兼任董事长。

“最强带货员”背后的梦想

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我们希望通过在源头技术发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地基。那是不是技术领先就可以了呢?并不是。拥有了领先的技术,一定要转化成大众切实可感受的产品,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的价值,让人们感受中国人工智能的魅力。在今年的CES大会上,我们做了一个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语音合成视频,很多美国人都以为是奥巴马本人在讲话。今年1月,在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中,我们用机器还原已故配音大师李易老师的声音,首映式上所有的学生集体起立,热泪盈眶。

说到产品,最“网红”的莫过于讯飞翻译机。大家都笑称,说我是“最强带货员”,因为我参加很多活动都会带着它,包括在全国两会的会议间隙李克强总理交流、在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实测性能,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和中外嘉宾交流。其实“带货”的不仅是我,2017年我在参加财富全球论坛答谢晚宴时,遇到了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他说,他在向外国人推荐王老吉的时候,都是“左手王老吉,右手翻译机”,这也说明我们的翻译机真的很实用。

这款机器在今年4月全新发布了2.0版,它集我们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核心技术于一体,可以实现中文与33种语言的实时互译,还支持拍照翻译和方言翻译等模式,最近它还上线了中日、中韩的离线翻译,目前可实现离线的语种达到了4种,是人们口袋里的“翻译官”。这个小小的机器是我们翻译战略下被精准定位的一款产品,要帮助更多的人打破语言的隔阂、实现文化的交流,也要作为战略落地的一个支点,促成人类语言大互通计划的实现。

如果上溯十年,回看讯飞翻译机的演进历程,无疑与中国开放发展的脚步同频,初衷就是服务国家的现实需求。伴随着开放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需与沿线国家友好往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下,世界各国各民族需亲密相处,在这过程中,语言沟通无障碍是前提,所以我们又开拓了更多的语种,帮助人们无障碍沟通与交流。说的更长远一点,我们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翻译行业,实现人类语言大互通,让世界感受中国科技力量。

还记得今年1月份,我去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做演讲,那儿的留学生很高兴的跟我说,“因为你们的翻译机,现在我们的父母敢单独出国了。”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我们希望用一部小小翻译机,为人们解决语言沟通障碍,让人们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让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大胆的“走出去”,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声越来越响亮!今年7月,在保加利亚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成果展”上,李克强总理来到科大讯飞展台前,现场体验了我们的翻译机,并自掏腰包购买,以“国礼”相赠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也是国家对我们极大的信任和鼓励。

我还记得,在讯飞翻译机首发时,一些媒体采用的观点是这是一款会取代翻译官、会让同传下岗的人工智能设备。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普遍的一个疑问:人工智能的时代,胜出的究竟是人类还是人工智能?早在2016年《科学》杂志就预测,到2045年,全球将有50%的工作岗位由人工智能机器来替代,而在中国这个数据将高达77%。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可能不用到2045年就会达到这个数据,但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时代,不是人和人工智能的竞争,未来比人类更强大的不是A.I.,而是掌控A.I.的人类。

我们和上海外国语学院高翻学院在2017年10月成立联合实验室,半年多的实验下来,结果令人欣喜。该院副院长吴刚评价说,讯飞的听见系统、机器翻译对他们的翻译活动帮助很大,而他们一点不担心它会完全取代人工。最好的模式是什么?人机耦合、分工协作、各抒所长:用讯飞翻译机去做技能单一、简单的工作内容,而人类翻译工作者则可腾出更多精力从事更高级和有创造性的内容,既能提升翻译效率,又能去琢磨如何做到信、达、雅,如何翻译得更高级。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但同时它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这是大势所趋。在我们看来,人工智能的未来最有可能实现的是人机耦合模式,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A.I.助手,创造更有价值的内容。

在改革开放进行到第40个年头之际,中国承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国元素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合作、贡献国际力量、连接世界各国和人民。交流的无障碍、生产力的充分解放、创新成果的涌现和共享、全球利益的休戚与共将成为大趋势,我很高兴科大讯飞作为龙头企业之一,正在致力于这一大势,让更多人共享科技发展的成果,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实现与世界的牵手,开创与AI同行的新时代。

无生态不未来

除了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的产品,更多的人还会问我:我们能从人工智能发展中获得什么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想这一点,开发者和创业者们最有发言权。

今年5月,在我们AIUI(全新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3.0发布会上,我们当场让四个开发者用这个平台来开发应用,有四个题目:“程序员字典、我唱你猜、新电影推荐、会场抽奖”,晚上7点半开始、8点半就要现场展示成果。这是真实的开发过程,原来我们开发可能需要几个月,后来我们优化变成几周,现在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这就使得开发者的效率极大地提升、成本也就相应降低。

人工智能时代充满机遇与挑战,也容得下千帆竞发,因此想让更多人参与到人工智能竞争中去,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早在2010年,我们就在业界率先发布了讯飞开放平台,全面开放业界领先的核心技术能力,为软硬件开发者降低集成门槛,为企业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支持开发者创业,共同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这也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开放、共享”。

随着核心技术的提升,目前这一平台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我们称之为“能力星云”。上面提供了声纹识别、语音合成、人脸认证等能力;同时为了让开发者更好地开发使用,我们提供了二十多种解决方案。今年,讯飞开放平台计划放新的100项AI能力,打造AI全领域开放平台,不断降低创新门槛,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给消费者真正想要的;让开发者可以更好地接入平台能力,更快地开发智能产品,获得更好的创业平台。我们要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在良好的产业生态中成就自己,我们深知,做帝国终有衰落的一天,只有生态才会生生不息。

我想,我们已无需讨论科大讯飞或者某某企业有多少世界领先,而是我们这个产业集群将如何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比拼绝不是单个企业的市场,比的是产业链、比的是产业集群,所以我们要把核心技术开放出来,通过人工智能的能力平台来构建整个生态体系。截至目前(截至2018年7月),讯飞开放平台上已集聚了超过80万的活跃第三方创业团队,日均交互达到46亿次。

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在合肥,我们的人工智能平台一分钟可以为全世界300万人提供在线服务,如果我进行一次20分钟的演讲,也就意味着同时就有6000万人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我们的服务。我相信,这是属于科大讯飞的平台,更是属于整个AI产业的生态。

也会有人问我,这些开发者从何而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人才如何培养?我认为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可以通过培训体系让现有的A.I.走下神坛,让计算机、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上专门的课程和应用培训,能够成为A.I.开发型人才。2017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上线的A.I.大学,是国内首个AI在线学习平台,面向AI兴趣爱好者、学生、个体开发者、创业者、企业级开发者等全社会泛AI群体,提供学习分享和经验交流的机会,目前已有23万学员,今年的目标是50万,我们希望为中国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做更多的贡献。

有了核心技术,又有了平台和人才,我们携手合作伙伴推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医疗、政法、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带来创新与变革。以教育领域为例,我们针对教育全场景研发了“智考、智学、智课、智校”等一系列智慧教育产品,现在已经覆盖全国1.3万多所学校,服务师生数超过8000万,这些产品可以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助力因材施教。在医疗领域,通过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减轻医生文书压力,利用智能影像识别技术辅助医生阅片,降低阅片的漏诊率,深度切入医生工作流程,助力医疗事业发展。在司法领域,我们研发了全球首个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全面应用到侦查、批捕、审查、审判等各个环节,提高办案效率,助力司法公正。在城市建设上,通过构建“城市超脑”,结合城市管理各领域专家经验,打造行业领先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园区”、“智慧管廊”等应用服务。人工智能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在万物互联的未来,人工智能还将深刻的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可以说,正是因为开放发展的加速,科大讯飞获得了与时代共进的机遇,也正是因为持续深入的开放,科大讯飞有梦想更有信心成就产业生态的蓝图。面向未来,在蓬勃的AI浪潮中,科大讯飞绝非孤独的奋斗者,我们愿和开放的中国一起、愿和志同道合的企业和伙伴一起、愿和千万科学家和开发者一起,见证因核心科技而强大的中国,见证人工智能像水和电一样造福人类,见证因为开放创新而改变的时代和每个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上下求索,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40年来,中国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力量让世界瞩目。科技的浪潮拍得太快,虽然我们不能准确捕捉它未来的路径和节奏,但人工智能一定是其中可窥一斑而知走向、趋势的关键一点。

在我们开启与MIT全新合作后的三个月,MIT 校长L.Rafael Reif 近日(8月9日)在《纽约时报》发了一篇社论,其中提到中国的语音识别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胜赞了中国的5G技术、量子计算研究等,他对中美科技之间合作的态度是合作共赢,而不是相互抵制、闭门造车。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而言,只有开放发展才能实现共赢,这一点,中国40年的发展已深刻阐释,科大讯飞于其中是受益者亦是实践者。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中国的创新发展也已得到世界的认可。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正在科技关键领域积极进取,努力取得领先地位,在源头核心技术创新上,很多方面已跟全世界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强调“应用是硬道理”,在应用驱动中让数据迭代,不断进化并反哺研究。我相信,由于人工智能的数据驱动特点,由于中国的用户基础和政府应用创新方面的能力,中国一定能够赢得人工智能的未来。

心之所向,所以行之所至,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还需跋山涉水。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任与鼓励催人奋进,在可预见的未来,科大讯飞将继续坚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持续迭代核心技术产品,推动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实现在中国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景。我们相信,创新的力量只增不减,发展的道路必将永不停息,中国改革开放必将为世界作出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