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59期市占率70%!三钢闽光如何击退外来竞争者?

在绿色环抱之中兴建钢铁厂,三钢当时成立的背景是怎样的?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它又是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呢?在成为福建钢铁龙头的路上做了哪些努力?未来又将如何布局?日前,证券时报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走进三钢闽光。

第59期

市占率70%!三钢闽光如何击退外来竞争者?

在绿色环抱之中兴建钢铁厂,三钢当时成立的背景是怎样的?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它又是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呢?在成为福建钢铁龙头的路上做了哪些努力?未来又将如何布局?日前,证券时报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走进三钢闽光。

泉州闽光并表 推进集团资产上市

成孝海:三安钢铁已于6月份完成注入上市公司的流程。请介绍一下三安钢铁的情况,收购三安钢铁对公司有什么意义?

黎立璋:三安钢铁(现已更名为泉州闽光)兼并到集团下面已经十年了。如今三安钢铁的年产能大概为265万吨,实际产钢量在280万吨左右。

因为更靠近沿海,运输成本较低,所以三安钢铁的吨钢效益会比三钢闽光略好。同时,它原先是由民营企业组建的,组织架构比较精简,在三钢闽光的统一管控下,人均生产效率甚至高于上市公司。

兼并三安钢铁后将会对上市公司的效益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相应地减少集团跟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个人认为27.6亿元的交易对价相对公平合理。

微信图片_20180906164238

成孝海:公司托管的罗源闽光现在经营情况怎样?是否已达到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何时准备启动收购工作?

黎立璋:这两年罗源闽光的经营已经大幅改善了,去年实现净利润超过9亿元,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还更好一些。现在它的经营也委托上市公司管理,只是还没并表,仍属于三钢集团的资产。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效益还是从今后三地一体化运作布局来看,收购罗源闽光肯定是有好处的。但目前来看,它存在的问题跟三安钢铁当时重组的情况差不多,合规上还存在一些小瑕疵,目前还达不到被上市公司重组的条件。

我们还在跟政府的相关部门协调,扫清障碍后,会尽快让上市公司对其进行兼并,不过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

成孝海:公司在去年年报中表示要加快推进漳州闽光的复产工作,6月份试车生产,目前进展如何?

黎立璋:去年年底,我们通过司法拍卖的途径,从正和钢管手里接手土地、机器设备等相关资产(后纳入新成立的漳州闽光)。它主要的生产设备是一条年产80万吨的带钢生产线,还有两条焊管生产线,这正好是三钢闽光缺乏的。所以接盘漳州闽光,有利于丰富三钢闽光的产品品种。

拍卖到手后,我们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升级,希望它能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同时对其环保设施、智能制造等内容进行升级,改造的工作量比预期的大。目前即将投入生产。

成孝海:在收购的时机把握上,公司是如何考虑的?

黎立璋:2014年重组罗源闽光的时候,主要是从三钢闽光今后要往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来考虑的。当时整个国家的产业布局都在往沿海地区发展,如果我们再申请新建一个钢厂,项目都批不下来。所以我们要到沿海去发展,唯一的路径就是靠兼并重组。

当时并购罗源闽光的时候,考虑到民营企业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果由上市公司直接做并购,可能会存在政策上的障碍,所以就由集团出面进行并购,等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注入上市公司。

投入10亿进行环保设施升级改造

成孝海:钢铁行业的环保要求较高,监管趋严,请介绍一下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情况,对新的超低排放标准公司有哪些应对措施?

黎立璋:三钢是个城市钢厂,跟三明市是厂城共融的,并且三明市还是福建省的两个环保严控区之一,所以这些年我们对环保工作非常重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几年,我们投入了将近10亿元对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关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指标,原先是不高于每立方米400毫克,现在国家把标准降低到200毫克以下,福建省的要求是120毫克。我们随即增加了新的脱硫装置,现在的硫排放可以降低到50毫克左右。

当然我们还做了其他一些环保工作,比如雨污分流,还有用管道或皮带输送固体废弃物来取代汽车运输,从而降低固体废弃物的二次污染等等。另外还和兄弟企业合作,对炼钢尾渣进行治理。现在的固体废弃物已经实现100%利用了。

转型钢铁制造服务型企业

成孝海:公司在2017年年报中表示,“公司正在向钢铁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为此都作了哪些工作?转型目标预计何时能够实现?

黎立璋:我们是2016年制定“转型钢铁服务型企业”的思路的。转型的渠道主要依托的是物联云商项目,这个项目也是我们上次定增的募投项目之一。

目前这个项目的进展是这样的:智能仓储的建设基本完成,主要以泉州闽光及罗源闽光的物流仓库为主,下个月可以投运,另外在福州、三明地区还分别在建一个物流仓库。同时,物联云商项目的一些系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平台搭建由恒生电子承做,目前处于调试阶段,预计9月份会进行试运行。

按照原来的计划,平台到今年年底可以搭建完成,并且一些业务也开始实现在平台上开展。目前我们正在跟相关部门沟通具体业务,未来除线下的一些业务要到线上跑之外,其他业务比如大宗贸易、物流配送等,也将在平台上运行。

另外,供应链金融方面,我们也有所规划,也和相关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平台搭建完成后,明年上半年能将原来设想的这几个业务都开展起来。

成孝海:请黎总介绍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黎立璋:钢铁行业是一个受限的行业,企业的发展受到政策上的制约,未来如果靠自我发展的话,成长速度是有限的。

未来首先要把集团内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同业竞争的资产及业务整合到上市公司里去,进一步加强三钢闽光在福建的龙头地位。当然也不排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他钢铁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的可能。

三钢闽光未来几年要做的工作,是以装备的转型升级、环保设施的改进、品种结构的调整为主。罗源闽光的问题如果基本得到解决,我们还会进行产能转移,把三明本部的部分产能转移到沿海去,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因为未来人工成本及环保要求将越来越高,我们将围绕国家建筑工业化改革的方向进行产品结构方面的调整;今后会适当降低长材的产量比例。

我们目前的规划是,准备在罗源建一条H型钢生产线。H型钢也是长材,但它更适应建筑工业化的应用需求,也更加适应福建省的市场情况。目前市场上利润最高的是长材和建筑材料,今后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