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连续走弱,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来源:私募排排网2023-06-28 14:01

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成了最近大家关心的热点。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贬值约4.5%。就在6月26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破7.24关口,创下自去年11月底以来的新高。

图1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短期内,出口公司能够赚取一定的汇率差,且持续走低的人民币将给从中国出口的商品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从出口产品看,出口机电产品金额4.44万亿元,占到出口总值的57.9%,受到新能源车出口拉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20.3%,前4个月出口机电产品金额同比增长10.5%。

根据海关总署分类,占据出口金额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包含汽车、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二极管及半导体器件、机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产品。笔者根据机电产品出口的金额数目,按2022年报梳理了出口相关机电产品的上市公司境外营收情况。

汽车整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这些公司在出口

根据海关总署对全国出口重点商品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机电产品出口金额达8106.46亿美元。细分来看,集成电路、汽车整车、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如消费电子的手机、平板电脑、微型机等)的出口金额排在前三。

笔者根据去年年报,筛选出去年在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境外创造营收的上市公司。

梳理发现,在集成电路上市公司中,按境外营收排名前三的是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及TCL中环,前两者的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其中长电科技和通富微电的境外营收占比均高达70%以上,去年长电科技境外营收更是达248.2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主营产品为存储芯片的公司,去年境外营收达47.81亿元,占到全年营收的88.35%。

图2

除了集成电路外,消费电子零件、终端等产品也是占据出口金额的大类,出口的产品主要为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家电、显示器零部件等。

据Choice数据显示,消费电子类上市公司境外收入较为亮眼,多数公司境外收入占比高于60%。其中大家熟悉的“苹果产业链”公司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境外营收占据前二,立讯精密去年境外收入达1938.04亿元。

靠卖手机在非洲闯出一片天地的传音控股也排名靠前。三家对比来看,传音控股境外收入占比达98.57%,去年境外营收更是拿下459.27亿元。

图3

此外,近期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数据同样十分亮眼。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汽车(包括底盘)的出口金额达387.23亿美元,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07.9%;同期,汽车零配件累计出口金额36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4%。


图4

在笔者的梳理中,比亚迪以914.53亿元的境外营收在汽车整车上市公司里占据前位,占到全年营收的21.57%。长城汽车紧随其后,去年境外营收达263.5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主营智能电动低速车的公司境外营收占比高达98.98%,其主要出口方向为美国、欧洲和加拿大,其中去年来自美国的收入比例达61.30%。

在全球滞胀环境下,我国出口的产品将在性价比和供应链成本上将突出优势,加之人民币持续贬值,短期内,做外贸出口的公司能够赚取一定的汇率差。

从大环境看,浙商证券指出,在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的大背景下,我国供给优势背后的性价比优势带来的出口机会需重点关注,得益于我国供应链的强大稳定性,在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总体供应链成本。

此外,该行认为,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在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制造业领域有突出优势,特别是纺服、轻工、机械、家电、家具等高端品类有望受益。

人民币还要贬值多久?

近期关注货币政策读者应该还记得,6月20日央行公布了新一期LPR(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其中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是近十个月按兵不动后,系今年首次“降息”。

太平洋对岸,当地时间的6月2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听证会时表示,当前通胀仍高企,距离通胀率回落到2%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2023年年底之前进一步加息是“合适的”。紧接着的,是英国等欧洲国家决议加息,以抗击“高企的通胀”。

相对来看,一边升一边降,短期内的货币政策差异对人民币造成了一定的波动。

尽管人民币贬值利于出口,但出口贸易公司更希望汇率能够稳定下来。那么人民币未来有怎么样的走势?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当前经济预期、美元指数等内外因素已经开始发生积极变化,这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摆脱此前的弱势。不过,中美利差倒挂,以及季节性购汇等负面因素仍然存在。因此,预计人民币汇率在未来可能会经历一段低位企稳筑底的时间。

中国银河则指出,对比去年,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没有根本性变化,而美元指数很难再回114的高位;国内已经走出疫情,虽然经济复苏预期降低,但政策组合已陆续出台,内生性复苏也确实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即便近期有诸多因素推动人民币汇率超调,但本轮美元兑人民币很难再继续突破。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