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系”公司再闯港交所!3年亏了7个亿,中金独家保荐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罗曼2023-05-29 20:04

港交所文件显示,东软熙康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东软熙康”)再次提交招股书,中金为独家保荐人。这是东软熙康四度闯关港交所,前三次因无进展导致招股书失效。

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并建立了一个云医院网络,将地方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及保险公司联系起来,以实现公平、高效地交付医疗服务,当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包括医疗机构、患者)进来,以此促进东软熙康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及智慧医疗健康产品的市场扩大,二者产生协同效应。

东软熙康第一大股东为医疗信息化领域龙头东软集团(600718),而东软集团的“灵魂人物”刘积仁,多次带领东软集团完成转型。根据刘积仁此前公开表达,“东软系”正在打造上市公司集群。

目前,“东软系”共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东软集团和2020年9月在港交所挂牌的东软教育。而东软集团已经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并推动3家公司独立上市。其中,东软医疗也是四度闯关港交所均未有进展。

东软熙康四闯港交所

内地首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东软熙康第四度递交上市申请,拟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为独家保荐人。

东软熙康的主营业务分为四大块,一是云医院平台服务,以城市为入口帮助医院搭建网络系统,使其接入到云医院网络,从而触达越来越大的医疗健康消费者群体。截至2020年及2022年12月31日,东软熙康在中国的网络从24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发展到29个,接入云医院网络的医院数量分别达到1796家及2400家。

二是互联网医疗服务,这其中细分为互联网医院服务、远程医疗服务、智慧家庭医生服务和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三是,健康管理服务;四是,智慧医疗健康产品。

每条业务线的客户类型主要是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还有个人。而收入主要来自机构客户。

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至2022年三个财报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03亿元(人民币,下同)、6.14亿元和6.87亿元。在上述四大板块中,健康管理服务和智慧医疗健康产品是营收的主要贡献者,二者占整个营收比在60%左右。

虽然营收规模增长较快,但却增收不增利。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分别亏损1.99亿元、2.94亿元、2.43亿元,3年累计亏损约7.4亿元。

而亏损原因主要是行政开支、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大幅增加,2020年至2022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分别为9672.8万元、1.36亿元、1.26亿元,行政开支分别为1.13亿元、2.13亿元、1.39亿元。

互联网医疗赛道竞争激烈

东软熙康难以盈利,也折射出当下互联网医疗赛道并没有一套成熟可行的盈利模式,且竞争激烈。

目前在港上市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就有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中安在线等,这些公司也在各自侧重的领域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加上去年上市的智云健康、叮当健康,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竞争激烈。而且近年来港股成交明显疲软,这些上市公司股价也都表现的不尽如人意。

此外,还有A股上市公司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华软件、万达信息等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巨头全方位布局医院、医药、公共卫生,医保、互联网医疗等产品线。

换言之,互联网医疗是行业参与者都争相抢夺的一块增值业务。

市场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尤其是平台型企业流量不够稳定,且用户积累需要一个过程,一般很难快速实现盈利。四度闯关港交所,一是公司得不到一个很好的估值,主动推迟上市;二是公司不被市场认可,机构投资者不买账,募不到资金。此外还要面对阿里、京东等头部企业的竞争,因此难以取得实质性竞争优势,长期盈利能力难以预测。

国内最早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公司微医控股,就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2021年4月1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申请,上市却迟迟没有进展。

微医控股迄今已经在互联网医疗的赛道上跑了13年。它拿到了国内第一张互联网医院牌照、创立了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但它的主要竞争对手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和京东健康都已经先后上市,而且都在港交所。

那这一次,东软熙康能再度闯关成功吗?

推动“东软系”3家公司独立上市

根据招股书显示,东软熙康第一大股东为东软集团,其间接持股约27.94%,而东软集团的单一最大股东为东软控股,持有其股份总数约14.24%,东软控股通过斯迈威、东控国际第五、东控国际第七间接持有东软熙康发行股本约23.42%权益,中国人保财险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约14.3%。

成立于1991年的东软集团,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官网信息显示其业务线触达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软件服务等众多领域,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个“灵魂人物”——刘积仁。

据悉,刘积仁多次带领东软集团跨界转型,1997年至2000年的"数字圈地";2001年至2008年间,通过软件与应用、服务结合,进入行业解决方案市场,并加速全球化,大规模拓展外包业务,东软美国、日本分公司相继成立,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0提升到33.25%;

2009年~2010年,以顾客为导向,从B2B切换为B2C,全面进军健康管理领域;2014年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引入战略投资者、加速医疗板块业务发展。

据刘积仁称,“东软系”正在打造上市公司集群。目前“东软系”共有2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东软集团和东软教育。随后东软集团又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并着力推动这3家公司独立上市。值得一提的是,东软医疗也四度闯关港交所,却迟迟未果。

对于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上市计划,刘积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软集团十分看好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机会,将围绕健康医疗领域继续加大投资,成为数字化技术推动医疗事业变革的推动者。”刘积仁还表示,“将进一步打造上市公司集群,以此为基础,运用好资本市场,构建企业发展的新生态。”

校对:祝甜婷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