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闭口不谈上市计划的自动驾驶公司,在行业遭遇逆风的2023年,却突似有默契一般,纷纷传出上市消息。
3月以来,包括主营全自动驾驶商用车的文远知行,主营商乘用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Momenta,主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知行科技三家公司均传出上市消息。同时,纵目科技作为首家拟发行A股的自动驾驶企业,已然完成了一轮交易所问询。
无巧不成书,上述四家公司分别代表了自动驾驶的四大阵营——自营商用车,算法,硬件和ADSD辅助驾驶系统。
而这些公司上市的地点也颇为耐人寻味。
文远知行被称向美国证监会递表;Momenta被传或选择在美国与香港地区之间的一个作为上市地点。通过硬件落地的知行科技登陆香港市场已然箭在弦上;而常年聚焦传统ADAS商业模式的纵目科技,则有望成为A股自动驾驶第一股。
似乎自动驾驶企业越“接地气”,商业化越成熟,越愿意在境内资本市场登陆。但实际情况是,在自动驾驶企业各自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的是一道商业化鸿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上述四家公司在内,今年以来,已然有数十家自动驾驶相关领域的公司被传出或更新上市计划。
比如,在自动驾驶SOC芯片领域,黑芝麻今年1月被传正接受中金与华泰国际的辅导,计划登陆港股并融资2亿美元。
早前被传计划登陆港股市场的自动驾驶芯片“国内老大”地平线,疑似在去年8月完成一轮Pre-IPO融资,目前却并无向港交所递表迹象。
算法领域,除了与包括上汽、丰田等众多OEM大厂合作的Momenta宣布将融资10亿美元外,蘑菇车联等算法与解决方案一体化企业也在寻求于资本市场敲钟露脸,以振声势。
传感器领域,激光雷达国内双龙头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在定点、出货数量上博弈多年,前者已经在今年2月于美股实现华丽登场,后者也正被传筹备美股上市。
而在商用车方面,已然上市的自动驾驶货车(Robotruck)公司图森未来似乎在2022年陷入了董事局的动乱,并接连出现管理层策反,复辟,创始人出走的局面。在国内尚无明确落地场景的商用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残酷的现实却仍抵挡不住智佳科技、慧拓智能等商用营运,工业类自动驾驶企业的上市热情,今年年初开始纷纷传出上市计划。
不问落点,不分领域,2023年,自动驾驶企业争先恐后地奔赴资本市场,似乎成为了一种默契。而对于这些企业的蜂拥上市,市场分析无非两种揣测:寒冬之中的自动驾驶公司的融资需求,以及自动驾驶企业早期投资者的变现需求。
然而对于自动驾驶企业而言,上市不是简单的股份制改造,人员辅导或者财务审计。它们往往需要暂时放下深度学习,放下人工智能,放下高精尖的算力和算法,并告诉投资者,我们的产品卖给了谁,或者将会卖给谁。
2021年,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算法企业小马智行成为行业内首批探索登陆资本市场的行业企业。当年6月,公司高调宣布招募原摩根大通投行副主席劳伦斯·斯泰恩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CFO)。彼时市场疯传此举为小马智行登陆资本市场做准备。也几乎在同时,小马智行宣布与三一重工合资成立公司,试图在重卡领域率先落地L4自动驾驶。
然而,直至“后辈”们纷纷上市,小马智行的IPO却迟迟没有后文。2023年3月,劳伦斯·斯泰恩被曝离开小马智行,IPO计划疑似搁浅。4月,小马智行核心管理层彭军、楼天城、王皓俊等亮相公司分享日,重提公司三大商业化思路,但通过“造车”落地提法再未出现,转而将目光投向量产前装硬件。
2023年1月,禾赛科技被曝向美国SEC递表。招股书中的禾赛颇令行业艳羡——接近五成的毛利率,领跑行业的出货量,尚不算夸张的营运亏损,都让公司与其他自动驾驶企业看上去不像是同行。
而就是在两年前,一度计划登陆A股科创板的禾赛科技,主营业务仍然以机器人激光雷达而非汽车定点前装硬件为主攻赛道。
“现在的我们还是比较庆幸当时我们主动选择撤回上市。”禾赛科技相关人士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
今年3月底,比亚迪(002594.SZ)董事长王传福在业绩交流会上大谈自动驾驶。在他看来,无人的自动驾驶是“扯谈”,是“忽悠”,是“皇帝的新装”。
然而话锋一转,说起比亚迪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时,王传福又极力推崇比亚迪的辅助驾驶(ADAS),说它是人开车时候的“上帝”,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今年3月,A股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第一家自动驾驶算法企业纵目科技。而这家公司,恰恰从事的是王传福口中“实实在在的东西”。
与高级别自动驾驶公司相比,纵目科技目前商业落地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无外乎配置超声波雷达,摄像头后视镜,以及行泊一体辅助驾驶系统ADAS——在高级别自动驾驶业者面前,ADAS一度是鄙视链的底端。
然而如今,筹划上市的企业却纷纷瞄准汽车前装市场,希望OEM厂商能提早带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其中,小马智行近日即宣布,将上市多款辅助驾驶方案、域控制器、工具链产品,开拓更多定点项目。文远知行在去年发布自动驾驶传感器套件,并积极在前装自动驾驶市场上布局。
而据记者了解的情况,今年前后,将会有更多的自动驾驶算法类或自营商用公司发布解决方案新品,企图通过传感,域控制,传感等硬件进行商业化落地。且更多企业都试图绑定新势力车企,因多数头部OEM厂商都会选择自研。
“接下来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会比较难,核心还是落地,”一位汽车电子行业高管告诉记者,“乘用车真正使用自动驾驶系统的其实很少。真正全自动驾驶落地最快的还是乘用车。商用车的无人需求比乘用车强,但综合来看是需要时间,一是政策跟上,二是全球车企转型到位,三是用户感知提升。单单靠新势力,还是不行。”
“外部看,可能车企会压缩技术投入的成本,事实上压缩成本会导致竞争力下降。”前述高管向记者谈到,“域控和前两年的激光雷达很像,偏离需求的硬件到底有没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