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管控“新十条”政策落地以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可以自由出行了。旅游平台上飞机票、火车票搜索量和订单量的大幅上扬,反映了民众迫不及待出走的心情。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更是“疯狂”出差的开始。
然而,这一次的“疯狂”出差让不少投资人感到有点忐忑:随着感染人数急剧上升,自己随时有可能在出差途中“阳了”。不过,多位投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短期内线下看项目、做尽调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阵痛”有预期,未来更可期。疫情高峰期总会有回落之时,大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对自己的投资业务开展,都有较大的盼头。
做好了“随阳随躺”的心理准备
“疫情管控的优化确实来得有点让人措手不及,我们的投资人都正在经历错峰感染。”刘岳(化名)是华南一家VC机构的投资总监,在他看来,过去两周经历的一幕堪称“魔幻”,办公室半数以上人都相继感染,眼看着自己也快了,趁着还没轮到自己,刘岳抓紧处理手上还未完成的项目。
对于高频出差的VC/PE机构投资人来说,过去三年疫情管控状态下,因无法自由出差,对他们正常看项目、做尽调等都带来了极大不便。自12月国家发布疫情管控优化措施以后,投资的“心头大石”终于可以放下,不少投资人第一时间规划起出差行程。
“感染人数急剧升高,这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只是没想过来得这么快,短期内出差会受到挺大影响,但长期来看,一切都会回归正常。”刘岳表示。期待之余担心也不少,出差途中感染新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杨骁(化名)就是其中一位。“我在上海出差途中阳了,自己住酒店隔离休息,当时想这样也好,至少不用传染给家人。”杨骁是疫情管控放开之后第一批出差的投资人,他早已做好“随阳随躺”的心理准备,只不过,项目公司的创始团队也接连感染,让他原本计划好的节奏一时陷入了混乱。
经历了过去三年来的疫情管控,不少机构都练就出“线上化”的本领,通过梳理投资流程,找出可以线上解决的环节,集中火力攻线下环节,从而提高整体投资效率。“疫情管控优化后,我们各项投资业务推进速度相较之前明显加快,项目考察不停歇,这波疫情高峰期对我们实地考察项目确实带来一定影响,但整体还算可控。”澳银资本投资副总监顾尧对记者表示,进入12月以来,公司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对接了数十个项目。
“能走线上的都尽量走线上,实在不行的就跟企业和多方面沟通好,总体来说就是尽量不影响节奏。”刘岳也表示。
2023年或将“筑底反弹”
虽然短期内计划被打乱,但对于中长期的业务开展,投资人大多信心满满。“从长远来看,过了这个高峰期,正常的找项目、做投资等节奏一定会回归常态,现在只是短期的阵痛,相信时间不会很长。”刘岳认为,相比此前看不到尽头的封控,如今的预期显然明朗了许多,随着感染高峰期回落,企业生产、人们生活等社会经济活动都将逐步恢复正常节奏,投资人对此都比较有信心。
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高峰期过去,全民都有了一定的免疫能力之后,疫情就会慢慢归于平静了,这是个很好的预期。”他告诉记者,如今企业界对经济复苏的渴望非常强烈,预计明年经济会是一个筑底反弹的过程,“过去三年失去太多,很多课还要补,所以预计明年经济还在修复期,2024年应该会迎来发展的小高潮。”
对于2023年经济恢复上行过程中存在的投资机会,顾尧表示,澳银资本将主要关注场景智能化和碳中和,具体来说,场景智能化是目前人口结构变化下必将发生的趋势性变化;而碳中和则是落实国家战略,因此这两大主题都具有确定性的发展方向。
从行业来看,顾尧认为,机会还是集中在一些能解决卡脖子、颠覆性技术或者能实现国产替代的行业中,例如新能源领域包括风电、光伏、氢能、动力电池和可再生资源;先进制造领域包括半导体、芯片、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其中芯片方面,包括芯片设计以及芯片制造核心设备;工厂自动化及机器人方面,结合AI的机械臂、机器视觉可以帮助工厂在更少人力的情况下实现更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等;医学健康领域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此外,受访投资人都提到,2023年的消费赛道值得关注,“随着人们生活逐渐回归常态,消费需求与市场情绪都有望得到逐步修复,新消费行业可能会有一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刘岳说。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