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规划》确定了氢能清洁低碳发展原则,未来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指出,这两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虽然体量不大,但发展态势较为积极,例如,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依托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建设了一批风光制氢项目,为冬奥会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提供绿色低碳氢能;宁夏依托丰富的光伏资源,建设宁东光伏制氢等项目,为煤化工项目提供绿色低碳氢能。
据公开信息,示范案例中的宁东光伏制氢项目即为宁夏宝丰能源建设的太阳能电解制水氢项目。宝丰能源(600989)2019年率先探索氢能发展路径,致力于将绿氢制备的蓝图规划变为现实,打破绿氢难以大规模制备和使用的“固有印象”,成为目前国内首家实现规模化生产绿氢的企业。公司现已形成全球最大的3亿方绿氢、1.5亿方绿氧产能,并以每年新增3亿标方绿氢的速度不断扩大产能,未来将形成年产百亿标方、百万吨绿氢产业的规模,致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绿氢生产厂和供应商,领跑行业“碳中和”发展步伐,计划用20年率先实现企业的“碳中和”目标。
对于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作为首个大规模布局绿氢的先行者,宝丰能源也在绿氢应用上全面发力,公司一部分“绿氢”将直供化工生产系统,替代化石能源生产材料,每年新增消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带动化工产业链实现零碳变革;一部分“绿氢”将用于氢能交通领域,助力绿色交通发展;同时,公司还将向储氢、运氢、加氢等多领域拓展延伸,实现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在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氢能的经济性,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指出,“安全性是氢能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经济性是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规划》中,对氢能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充分体现。”据了解,宝丰能源绿氢产业集成了全球顶尖工艺技术装备,创新工艺路线,采用单台产能1000标方/小时的国际最先进高效碱性电解槽,并结合DCS、SIS自控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风能“风光互补”发电,直供电解槽制取“绿氢”、“绿氧”,工艺技术先进、能耗低、转化率高,生产的氢气纯度达到99.999%。新能源生产绿电的度电成本约控制在0.068元,制氢系统电耗每标方约为4.8度,宝丰能源绿氢的综合成本可降至每标方0.7元,成本在行业内最低。宝丰能源的成本优势有望打破绿氢规模化应用的核心制约,为我国实现深度脱碳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6年—203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其中绿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宝丰能源表示,未来公司将重点研发利用光伏新能源电解水制氢新技术,探索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进程,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煤基新材料供应商和“绿氢”生产供应商。(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