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外国网友吐槽女友只用奶龙表情包回复消息,意外引爆了社交媒体,海外网友集体上头玩梗“万句回一龙”,从而带动奶龙相关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总播放量累计破亿,触达用户高达超2亿。
奶龙IP从“中国萌物”升级成为“世界萌友”的背后,实则深藏着广东厚重的历史遗存、千年的商贸基因与世界级的供应链。作为文化产业规模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的文化强省,广东2024年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突破3万亿元,对外文化贸易规模占全国2/5,数字创意、潮玩动漫等领域的IP矩阵正以惊人速度“出海”又“出圈”。
11月26日至28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以资本为桥、以技术为帆,推动广东文化产业从“商品输出”向“系统输出”跃升。
情绪共鸣引发消费破圈
11月初举办的第21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上,由第七印象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原创的动画剧集《奶龙之奇妙冒险》,斩获“年度最佳动画剧集”金天使奖,再次印证广东原创动漫IP在全球化传播中的强劲实力。
奶龙这次能在国际舞台上摘得奖项,并非偶然,而是奶龙IP立体化内容矩阵长期沉淀的结果。
“奶龙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用欢乐、治愈和陪伴的情绪价值,精准地回应了全球化境遇下人们的朴实情感诉求。同时,奶龙以内容为核心,构建起核心剧集、短视频内容、表情包等多元传播体系,实现内容价值爆发。”第七印象品牌总监胡云馨表示,自诞生以来,奶龙一直在布局出海,努力让奶龙从“中国IP”变成“世界伙伴”。
胡云馨介绍,当前,奶龙在全球的粉丝突破3800万,全网流量超过1000亿次。奶龙IP已触达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覆盖15种语言用户。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奶龙周边产品引发粉丝追捧,成为近年来出海表现突出的国漫IP代表,证明了广东原创动漫IP的强大吸引力和生命力。
潮玩领域的LABUBU同样凭借情绪价值征服全球市场。泡泡玛特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海外市场整体增势迅猛,总收入超过55.9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达40%,其中美洲区营收同比暴增1142.3%。
这款以“萌、酷、怪”为核心特质的潮玩IP,精准击中Z世代多巴胺审美,成为跨语言的“社交货币”。泡泡玛特通过在卡塔尔开设中东首店,布局巴黎、纽约等核心城市标杆门店,构建全球线下网络,其“平视世界”的本地化策略——挖掘全球艺术家、结合各地节庆营销,让IP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持续发酵。
文化IP的情绪共鸣力正在跨界延伸。卡游动漫将小马宝莉、哪吒等IP融入文具设计,年产能达2.5亿支的文创笔成为“情绪载体”;华强方特的“熊出没”IP通过30多部动画作品构建全球化发行网络,订阅量突破千万,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中东、东南亚,实现“内容+场景”的双重情绪输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柳立子认为:“文化出海的核心是精神共鸣,只有满足海外用户的情感期待,才能从‘猎奇消费’走向‘长期认可’。”
创意与产能同频共振
广东文化产品之所以能“秒”出国、“长”红海外,不仅靠IP软实力,更靠一条全球最全、反应最快、韧性最高的“硬核”供应链。
截至2024年底,广东拥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1891家,占全国1/7;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约占全国2/5,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广东文化产业链完备,涵盖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共计9大类43个中类146个小类;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小类有39个,超千亿元的有9个。
以东莞石排镇为例,2015年前后,国内潮玩市场逐渐兴起,潮玩也逐渐走向大众。一批石排玩具企业纷纷转型自主研发IP,开始了从玩具到潮玩的探索。
长达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国际标准的检验检测,造就了东莞出色的制造工业技艺,培养了一批娴熟的技能人才。借助原有产业链优势,叠加优质原创IP孵化能力,顺林模型的熊猫人胖哒、摩动核的国风机甲英雄、狼博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周边等石排潮玩接连爆火。
如今,石排镇是东莞集聚潮玩企业及自主品牌最多的镇街。2023年,投入超1亿元资金打造的“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启用,石排镇正在全力打造潮玩AI设计打样中心,让“48小时完成打样、72小时进入量产”成为可能,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平均生产周期可缩短20天。
除了IP供应链的打造,技术的突破也是文化制造企业赢得海外市场的制胜法门。
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游乐设备公司,总部位于广东中山的金马游乐率先突破国内过山车“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发首款采用LSM电磁弹射技术的过山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游乐装备制造业的佼佼者,出海步伐持续加快。2024年,金马游乐继续保持国际市场稳定上升态势,国际市场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上升414.84%,完成新加坡顶级主题乐园项目、巴西摩天轮项目等国际顶级标杆项目落地及交付,实现多套自主创新研发的高端游乐装备产品首次“出海”。
“当创意与产能同频共振,广东IP接二连三‘出海’‘出圈’就不再是偶然。”柳立子认为,裸眼3D、AI动捕、柔性屏等这些硬科技恰恰是最会“讲故事”的翻译官,它们把中国文化拆成全世界秒懂的符号与情绪,让岭南文化、东方美学一键触达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年轻消费者。
只有技术把文化做成世界听得懂的“爆款”,叠加大湾区制造业把爆款在热度消失前送到全球货架,“广东造”品牌才能从幕后走向文化产业C位。可以说,广东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互为表里、水乳交融”,让创意能快速转化为产品,产能能精准匹配市场,形成“IP孵化—技术研发—批量生产—全球配送”的全链条出海模式。
从“商品输出”到“生态出海”
在IP与产能的双重驱动下,广东文化出海正经历从单一商品输出到全链条系统输出的质变。
头部企业率先开启“系统输出”探索。华强方特不仅将特种电影系统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实现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为中东项目提供概念设计、总体规划、软硬件配套的全流程服务,成为“中国文化装备走出去”的标杆。
政策与人才体系为系统出海保驾护航。广东将“跨境数字文化人才”纳入重点培养计划,广州美术学院开设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院,着力探索人文与科技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年5月出台的广东文化产业87条“政策包”突出支持文化出海,鼓励打造出海品牌,培育出海集群,如演艺政策鼓励粤产演艺精品海外巡演;网络游戏政策鼓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现代流行文化等优质内容融入游戏创作,孵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IP。
大湾区的协同优势加速系统输出进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完善的资本市场、多元融资渠道为文化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本届文投会吸引香港天使投资基金会、戈壁创投等机构参会,推动“香港资本+湾区市场”深度结合;澳门的文旅资源与广东数字技术互补,共同打造跨境文化旅游产品。
作为大湾区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的核心平台,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通过精准对接、资源整合、生态构建,为广东文化大航海注入强劲动力。在前两届大会基础上,本届大会进一步聚焦跨境合作与产业升级,成为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高地。
大会特设“文化出海与并购专场”,邀请港交所分享“全球投资环境变迁与中国企业出海新机遇”,国泰海通发布“国泰海通服务文化出海方案”,为企业提供出海趋势分析及跨境融资、并购整合的专业支持;并首次举办港澳项目投融资专场,十余个港澳优质项目路演,涵盖数字IP、AI交互等领域,强化三地产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