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债基新发权益基金 公募逆势布局热情高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张韵2025-11-26 08:56

近期,A股行情有所调整,市场关于避险的讨论持续升温。按照惯例,偏防御性的基金此时往往更受投资者青睐,会成为基金公司营销的主方向。但对于债基、货基、红利主题基金,多家公募机构近期却选择限购;对于权益类宽基指数产品,公募机构布局热情却较为高涨。业内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募逆势积极布局的态度。

部分产品主动限购

“迎着风口、顺着情绪去营销,自然是快速做大基金规模的有效做法。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短时间资金大进大出并不利于基金投资的平稳运作。”越来越多的基金人士意识到,对于短期可能大量涌入的资金,基金管理人需要保留一些克制和理性,根据基金投资运作情况决定是否全盘接纳。

有基金经理曾对此解释说,短期资金大量涌入后,假如市场当时没有非常合适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选择标的面临较大困难,这部分新资金要么只能以现金的形式暂存于账上,要么受限于投资比例规定而不得不买入,无论是哪一个选择,其实都不太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在市场处于偏高位置时,很容易导致新进投资者受损。因此,合适的做法就是主动进行限购。

近期A股有所回调,部分资金转向避险品种。但从产品策略来看,多家公募机构对可能涌入的避险资金采取了相对克制的做法。

以具有相对避险属性的债基和货基为例,Wind数据显示,剔除运作期内暂停申赎的基金外,自11月14日以来,已有超百只产品(含集合资管计划,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暂停大额申购,整体以债基居多,其中不乏产品直接暂停申购。此外,也有部分红利类主题基金启动限购。

积极布局权益宽基

部分基金公司暂停债基、货基、红利主题基金等产品大额申购的同时,权益类宽基的发行却呈现出较为火热的景象。

近期,上证指数、创业板指、科创综指、北证50指数等A股主流宽基指数旗下多只新产品问世。上证指数方面,11月13日,国投瑞银上证综合指数增强型基金成立,该基金在10月22日至11月11日发行期间合计募资9.71亿元,认购总户数达3453户。

创业板指方面,农银汇理创业板指数基金于11月24日至12月12日期间发售。博时创业板综合ETF联接在11月10日至11月28日期间发售。

科创综指方面,长信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于11月17日首发。11月18日,华泰柏瑞基金、东方红资管旗下各有1只指数增强基金成立。11月21日,富安达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成立。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成立挂钩上证指数的产品有8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含增设新份额),挂钩北证50指数的产品有23只,均为历年最高水平。挂钩创业板指的产品有17只,与去年全年数量持平,今年有望创新高。挂钩科创综指的产品近百只,发行总规模超过900亿元。

聚焦产业端景气度

面对市场近期回调,多家机构认为,短期震荡有其内外成因,但并不改变长期向好趋势,可以更多关注内部的结构性机会,尤其是那些产业趋势向好的投资机会。

恒生前海基金认为,近期市场虽有回调,但抛售与抄底行为并存,市场结构性调整特征显著。展望未来,短期震荡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后市仍将走出资产重估的长期趋势,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的产业趋势机会。

长城基金认为,指数在下一步冲关前可能反复拉锯,在产业端景气度验证、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市场震荡走高的中期上升趋势有望延续。

招商基金认为,可以均衡配置应对波动,适度增配金融等稳健红利资产,同时逢低布局AI算力、新能源、互联网等具备产业趋势的优质科技板块。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