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企稳回升支撑A股中长期向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明明2025-11-07 09:10
(原标题:21评论丨经济企稳回升支撑A股中长期向上)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11月6日,沪指收盘涨近1%重返4000点,在近期全球主要股市调整过程中,A股也走出独立上涨行情,展现出较强韧性。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强,既体现了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也代表了以AI、机器人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突破性发展。展望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逐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从经济周期的绝对水平看,我国宏观环境稳中向好的迹象越发明晰,这突出表现为需求端对经济的拖累正在弱化。一方面,地产是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最大变化,而由于过去几年地产投资的较快速收缩,今年地产投资规模的跌幅仅为2023年的一半左右。这也导致了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中的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25%左右下行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14%左右,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已经明显减弱;另一方面,消费正在企稳,且对外部的刺激更加敏感。综合社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今年消费出现了两大积极变化。第一大变化是社零的弹性正在加大,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家具、家电、通讯器材等行业在今年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政策刺激所带来的高增长或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但这也是居民消费意愿改善的前兆之一;第二大变化是,相比于2024年,今年不同类别商品消费的分化在加大,比如虽然今年建筑装潢材料类、汽车类、石油制品类、服装鞋帽类四大类商品消费取得负增长,但考虑到2024年大规模汽车补贴和今年油价下跌,今年消费的实际表现可能比社零的数字更加积极。

经济周期的领先指标指向经济周期已经进入为反弹蓄力的最后阶段。当前经济周期的领先指标已经出现明显改善:一方面,本轮M1的低点于2024年9月出现,自那之后,新老口径M1持续修复,这指向实体部门对经济的预期实际已经开始改善。历史经验表明,货币活跃程度的修复是经济周期的有效领先指标,而M1约领先经济周期4~5个季度,因此,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将是检验经济周期能否回升的关键阶段;另一方面,不论是看PPI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减弱,还是看OPEC+即将停止增产的趋势和油价回升的可能性,PPI同比增速均有望在未来1~2个季度呈现进一步修复的态势,历史上PPI同步或略领先于经济周期。因此,PPI的走势同样指向当前是经济周期反弹的最后蓄力阶段。

横向对比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出领先于全球经济复苏的特征。以美国为例,截至今年8月,美国新增非农3个月均值已经回落至2.9万人。历史经验表明,当这个指标回落至10万人以下,便指示美国经济面临较大的衰退压力。虽然受到美国政府停摆的影响,非农数据暂停公布,但ADP劳动力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在恶化通道之中。美国经济是当前全球欧美经济的一个缩影,中国经济周期和其他经济体经济周期已经形成错位,且我国经济周期已经率先呈现出复苏迹象,这是在近期全球主要股市调整过程中,我国走出独立上涨行情的重要原因。

PPI同样将是决定明年股市的胜负手。历史上的牛市能否长时间延续,取决于市场能否消化高估值。在这一点上,2014~2015年市场表现和2019~2022年便截然不同。前者虽然上行斜率惊人,但指数上涨过程中,万得全A的EPS(每股盈利)反而不断下行,牛市也因此未能长时间持续;而在2019~2022年的市场上涨过程中,尽管万得全A PE(市盈率)于2021年年初见顶,但受益于指数盈利的改善,在整个2021年,市场依旧保持了上行趋势。在当前PPI回升的预期作用下,对股市的长期走势或不必悲观。

经济景气度的变化是决定权益资产表现的最关键因素:一方面,股债长期超额收益的变化领先于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回升的预期下,预计明年股票将会有较好表现;另一方面,经济景气度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强相关,风险偏好的回落同步或略领先于经济景气度的长期、大幅回落,也就是说,在经济周期回升的预期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并不具备回落的基础。在经济周期回升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保持高位的大环境下,对股票的长期表现或应保持乐观看法。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