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A+H第二股锚定行业反转机遇,中伟股份H股定价34.00港元至37.80港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11-07 12:13

11月7日,作为继宁德时代之后新能源行业第二家A+H股企业,中伟股份(300919.SZ)H股发行定价区间正式公布,为34.00港元至37.80港元。这一资本市场动作,不仅标志着国内锂电材料龙头加速全球化布局,更在行业筑底复苏的关键节点,为市场提供了审视产业链投资价值的重要窗口。

行业触底信号明确,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反转

近两年来,锂电材料行业在产能扩张与价格调整的“阵痛”中完成结构性优化,底部特征与反转动能已清晰显现。数据显示,2024年三元材料产能利用率仅40%左右,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约50%,大量低端同质化产能因环保不达标、成本高企加速退出;在此过程中,行业竞争逻辑同步迭代,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构建成本壁垒,推动竞争从“价格内卷”转向“价值竞争”,行业集中度与盈利稳定性持续提升。

政策端的“反内卷”调控则为行业反转注入关键推力。今年10月,电池电解质骨干企业联合签署《健康发展共同倡议》,承诺抵制恶性竞价、控制扩产节奏,这一举措与此前工信部《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国务院《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政策导向形成呼应,标志着“政策引导+行业自律”的反内卷机制正式成型,为行业有序复苏筑牢制度基础。

需求端的多维度复苏更成为行业回暖的核心支撑。其中,欧洲市场表现尤为亮眼,2025年三季度纯电车型渗透率突破35%,德国、法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均超40%,直接带动高镍三元材料需求回升;这一趋势下,作为全球三元前驱体龙头的中伟股份,凭借超高镍产品全球领先的市占率,海外订单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消费电子领域同步回暖,据机构数据,2024年钴酸锂出货量同比增长23.8%;叠加储能电池装机量激增82.3%的增量需求,两大赛道形成共振,推动锂电池产业链排产从2024Q4起连续三个季度环比提升,六氟磷酸锂价格更在10月单月涨幅超60%,进一步印证行业供需格局已实现实质性逆转。

定价锚定行业中枢,龙头信心凸显价值底气

作为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冠军,中伟股份H股定价延续了新能源龙头的理性定价逻辑。参考A+H股发行历史,大多H股相对A股会存在合理定价折让,而核心资产凭借强劲的市场认可度往往能实现更窄幅的估值价差,彰显其独特的定价话语权。此次拟定的定价区间,既充分考虑了港股市场的估值特征与适配性,也深刻传递出公司管理层对自身核心竞争力与长期发展价值的坚定信心。

公司基本面为合理定价提供坚实支撑。2025年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8.84%至119.75亿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稳定增长,海外客户需求回暖成为重要增长引擎。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持续强化,2025年镍自供量有望达9万—10万吨,有效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布局上,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钠电池材料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更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机构评级进一步印证公司价值。东吴证券认为,公司为国内第一大前驱体厂商,且镍自供率持续提升,未来三元前驱体及四钴出货量有望稳健提升,金属钴涨价增厚利润,给予公司2026年30倍PE,目标价达64元,给予“买入”评级。与此同时,华创证券、长江证券等机构皆给予公司“强烈推荐”与“买入”评级。

此次H股上市,中伟股份拟将募集资金投向全球化产能布局与技术研发,既是响应监管层支持行业龙头赴港上市的政策导向,也将借助港股平台拓宽国际融资渠道,为参与全球竞争增添动力。在行业底部反转与自身竞争力提升的双重逻辑下,中伟股份的此份定价,有望成为观察新能源产业链估值修复的重要风向标,为投资者提供布局优质资产的难得机遇。

责任编辑: 叶玲珍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