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10月23日释放重要信号:鼓励矿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延伸矿产品加工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强生态修复治理。
2025(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当日在天津开幕,大会主题为“互融互通,共建共享”。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发展,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对矿产资源需求快速增长,全球矿业正处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代表中国自然资源部提出三点倡议:
共建创新生态,为矿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促进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效协同,进一步推动新兴技术应用,加快数智化转型,实现矿业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为矿业发展提供新模式。鼓励矿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延伸矿产品加工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强生态修复治理。
共创开放格局,为矿业发展提供新机遇。推动各国矿业政策、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对接互认,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开展更多务实合作项目,推动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当前,矿业正处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摄影/章轲
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但同时,广大矿业企业也面临着资源、技术、环保、市场等多方面的发展困境。
在加快数智化转型,实现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方面,专家表示,矿业企业可引入先进数字化技术,利用5G网络低延时、高带宽的特点,实现井下设备的远程精准操控;推广使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矿灯等设备,提升巡检效率和安全性。打造智能综合管控平台,整合生产、管理、安全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和业务系统,实现对矿山的全面、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等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实现降本、降碳双效益。
在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5)》(下称《报告》)介绍,2024年,我国持续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矿产资源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新《矿产资源法》围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切实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制度规定。
同时,自然资源部加大政策供给,全面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引领管控,深化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业权市场化配置、地质资料管理与税费改革,持续优化外商投资导向,为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报告》显示,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要进展,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在重点成矿区带和大型油气盆地实现了一系列找矿重大突破。2024年,我国地质勘查投资1159.94亿元,连续四年实现正增长,“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找矿资金近4500亿元;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50处。2024年,我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增长态势,比上年增长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