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药正式登陆港股市场。
10月20日,海西新药正式登陆港股市场。Wind行情显示,海西新药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涨超36%,收盘上涨20.60%。这一涨幅在近期港股上市的创新药概念股中,表现并不抢眼。
值得注意的是,海西新药原定的上市日期是10月17日。10月16日晚间,公司突然发布公告称,根据招股章程,载有最终发售价、国际配售认购意向水平、香港公开发售申请情况及香港发售股份分配基准相关资料的公告,须于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上午8:00前刊发。因需要额外时间完成该公告的定稿及获取监管机构批准,公司的上市时间表将会顺延。
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颇多猜测。不过,截至目前,海西新药并未给出过多解释。10月17日,海西新药再次公告,将于10月20日上市。
海西新药登陆港股市场
招股书显示,海西新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具备在研创新药的管线。海西新药已商业化的产品组合主要包括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炎症疾病的仿制药;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该等治疗领域占2023年中国医药销售总额的25%以上。海西新药的创新药管线专注于具有各种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包括一款创新在研肿瘤药物、一款潜在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首款口服药物及另外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用于治疗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创新在研药物。海西新药所有在研创新药均由内部以专有方式开发及发展。
作为近期极为热门的创新药概念股,海西新药本次在招股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其发行价为86.40港元,这一价格是此前发售范围的上限定价,本次募资总额达到约9.94亿港元。
在香港公开发售中,超额认购倍数达到3165.1倍,但分配份额仅有115万股,仅占全球发售股份的10%。
同时,海西新药本次发行份额绝大部分都给到了国际发售环节,超额认购倍数达到6.3倍,占到全球发售股份的90%。
而在股权集中度上,前25名承配人占到了国际发售的比例达到99.62%,共计约1031万股。
在业绩上,海西新药近年来持续增长。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2025年前5个月,海西新药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13亿元、人民币3.17亿元、人民币4.67亿元及人民币2.49亿元。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2025年前5个月,海西新药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0.69亿元、人民币1.18亿元、人民币1.36亿元及人民币0.90亿元。
在股东层面,海西新药的创始人夫妇康心汕、Feng Yan女士以及泰瑞和投资(员工激励平台)被视为一致行动人士,也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招股书显示,控股股东合共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1.17%,包括康心汕直接持有的公司18.97%股权;泰瑞和投资持有的公司7.44%股权;以及Feng Yan女士持有的公司14.76%股权。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控股股东将拥有及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5.15%。
而在IPO前,海西新药的投资者包括展鸿达投资、金东泓创投、金东石创投、华鑫悦投资、鸿壤投资、歆睿投资、鸿磐投资及汇富创景等。
港股已发生多起延迟上市案例
在海西新药上市过程中,其延迟上市引发市场众多猜测,但最终,海西新药还是如愿登陆港股市场。
事实上,在港股市场,延迟上市的案例也不少,包括例如百德医疗、百心安、首钢朗泽、乐华娱乐、商汤科技等,其中一些在延迟后继续上市,另一些则就此再无消息。
最近的一起是在今年7月2日,拟在港股上市的首钢朗泽发布公告称,因在6月27日登记招股章程后,公司收到一份民事起诉状,其中公司被列为被告,该民事诉讼由公司其中一家主要经营子公司的一名股东在平罗县人民法院提起。
首钢朗泽董事会宣布,鉴于上述民事诉讼,将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根据招股章程,原本预期将于2025年7月8日刊发公告,当中载有有关最终发售价、国际发售的踊跃程度、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水平及香港发售股份的分配基准的资料。由于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刊发该公告的日期将会延迟。首钢朗泽预期将适时刊发补充招股章程,其将修订及补充招股章程,及提供一份经更新上市时间表、香港发售股份的相关申请程序及其他相关资料。
首钢朗泽还指出,公司仍致力尽快完成全球发售及上市。但在7月11日,首钢朗泽宣布退回申请股款,并进一步延迟上市,此后就再无消息。
而另一个虽然延迟但后续又继续上市的案例为2021年末上市的商汤科技,其此前曾因为美国方面突然发布的限制而导致上市延迟,时隔一周后,商汤科技重启IPO并成功在港股上市。
校对: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