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推动AI与5G-A、6G等技术深度融合 加快AI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灿邦2025-10-11 12:28

“随着以AI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和能量融合创新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人类社会全面迈向AI+新时代,逐步呈现出‘三个加速融合’的特征趋势,加快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治理方式,推动形成新的经济业态、社会形态、文明范式。”

10月11日上午,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作出上述表态,同时,他也提出几点判断。

杨杰认为,AI将加快对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价值创造范式的系统变革,推动数字经济向更高阶的智能经济跃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同时,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将形成一个混合式生态系统,集聚庞大的数字资产,带来丰富的场景应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运行方式,推动构建更加高效、便捷、友好的智能社会。此外,随着硅基生命的爆发式增长、碳硅形态的融合价值共创,全球将形成“人机共治”的新模式,开启以“碳硅共生”为特征的信息文明新纪元。

杨杰指出,面向“十五五”,中国移动将以“AI+”为战略着力点,当好AI“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推动“AI+”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第一,全面推动数智设施升级,强化AI+能力供给。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持续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强基赋能。

一是推进网络演进升级。一体推进5G-A与6G新技术,精准部署低空网联、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等新型连接能力,增强无线网络上行性能,打造智慧光网,有效满足亿万智能体、具身智能的广连接、强交互、高算力需求。

二是打造高效智算设施。完善云智一体、训推一体算力资源体系,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加快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强化智算互联互通和供需对接。探索十万卡级智算中心、量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算电协同,持续做优“通智超量”算力一体化供给。

三是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建设多样化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打造全链路数据治理能力,推进数据高效共享,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四是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持续迭代多模态“九天”通用大模型性能,建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能力,做深做优行业大模型。打造多模型和智能体聚合服务引擎“MoMA”,汇聚优质专业模型与智能体,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可靠、高性能、低成本的推理服务。

第二,全面推动数智技术升级,锻造AI+创新引擎。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跨域跨界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场竞争力。一是推进AI技术自主创新。二是推进AI驱动的前沿创新。三是推进AI+跨界融合创新。推动AI与5G-A、6G、量子科技等技术深度融合,攻关“通感算智”融合关键技术,打造端到端技术原型样机、关键验证平台,提升融合创新效能。

第三,全面推动数智应用升级,释放AI+规模效应。当前,“AI+”已进入规模应用落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移动将以应用为导向,以场景创新为牵引,以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为发力点,加快AI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服务千城万村,让AI不仅能做事,还能做更复杂、更具创造性的事。

一是提升AI+产业能级。紧扣工业、农业、服务业数智化转型需求,大力推广智能体、智能装备、行业大模型等,规模拓展AI+DICT应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二是扩大AI+信息消费。打造“灵犀”智能服务入口,加强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布局,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更具个性特色、更有科技含量的消费体验,全面提升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大力拓展情绪经济、体验经济。

三是增强AI+民生福祉。紧扣百姓大众的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需求,丰富AI医生、AI保姆、AI教师、AI导演等智能服务,使人人都有既智慧又贴心的“硅基伙伴”,助力构建更有温度的智能社会。

四是提高AI+治理效能。打造AI一体化治理中枢,推动AI+赋能低空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一网通办等重点场景,助力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此外,杨杰还提到,中国移动将坚持“智能向善”,强化技术安全治理能力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助力构建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AI治理格局。同时,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锻造整合、集成、运营三大能力,构建主体高效协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开放合作生态。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杨杰表示,中国移动愿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打造要素高效汇聚、能力无缝协同、价值共生共创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携手探索碳硅共生的无限可能,合力开创AI+时代的精彩未来。

责任编辑: 叶玲珍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