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模型向多模态、智能体(Agent)以及具身智能的跃迁,让AI产业正处于技术奇点与商业爆发的交汇口。风口在哪?哪类创业者受青睐?9月12日,在2025外滩大会“全球AI投资展望”论坛上,一线投资人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探讨。与会投资人表示,AI时代,不完美的创始人才能做出相对完美甚至伟大的产品,这一代AI原住民有望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体的创业者。
三大细分赛道仍处于风口
在与会投资人看来,算力、Agent和“AI+产业”这三大细分赛道,目前仍是投资风口。
蚂蚁集团战略投资及企业发展部资深总监黄海表示,过去两三年,蚂蚁在算力层公司上出手较多,“假设未来每个人都有一两个专属智能体,再加上可调用的‘智能体群’的场景,未来Token的消耗及能源支撑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理想汽车的首个投资人明势创投,近年来在AI投资方面频频出手。该机构创始合伙人黄明明透露,继投资大模型公司MiniMax后,公司在智能体方面已布局了6家成长较快的Agent中的3—4家。在他看来,即便当下最优秀的Agent,在很多领域也只能做到三四十分,也就是说,哪怕在细分领域,要是Agent能做到50分、60分,都会有大量用户为之付费。
经纬创投近年来侧重科技行业投资,尤其是AI机器人,早期投资的机器人企业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现在我们最关心的领域是AI与各行业的结合,像AI与消费电子行业、机器人行业、工业领域甚至零售行业的融合。”该机构管理合伙人王华东说。
“中国在技术上快速迭代的做法,可以通过实际应用场景与环境互动,获得真实的应用数据,这些数据无比珍贵,尤其在机器人领域,我个人很看好这个路径。”创世伙伴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说。
以智能体赛道为例,由于估值尚未锚定、商业化刚刚起跑,投资人对智能体的投资选择了不同的路径。据悉,当前智能体大致可分为通用和垂类两种,前者天花板更高但投资风险也更高,后者的超额回报空间相对有限。
“通用智能体和垂直智能体两大方向都有成长的空间。”黄海坦言,但目前蚂蚁投资的智能体以垂类为主,其选择关键在于“市场空间够大、付费意愿强,且能够在一定阶段构建护城河”。
王华东表示:“智能体创业一定要避开大模型能力迭代的主赛道,否则可能随着大模型公司版本升级遭到毁灭性冲击。”他以编程智能体(coding agent)为例,Cursor一度被认为是编程智能体“王者”,但很快被大公司如Claude、OpenAI推出的相关功能超越。
周炜则认为,要采取两头分化的“哑铃策略”:一方面投资“跟复杂工作流有紧密结合”的To B应用,以抵御技术迭代风险;另一方面出于VC使命,投资一些风险相对高但天花板更高的通用方向,作为对未来方向的押注与参与。
目前,中国AI应用走在国际前列,在智能体落地中尤其明显,多个全球“首个智能体”来自中国。黄明明说:“这是因为中国过去20年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积累的大量产品经理的能力,同时我们对技术又跟得很快。”
哪类创业者最受青睐?
小天才、老司机、科学家……AI时代,怎样的创业者最受投资人青睐?
蚂蚁集团副总裁&战略投资及企业发展部总裁纪纲表示,这一代创业者比上一代年轻10岁,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甚至已经出现了00后创业者。同时,这一代创业者技术难度略高,一个好的团队至少要对模型等技术有深刻理解,创业门槛有所提高,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找几个程序员就能打造出不错的产品。
FP Solutions VC创始合伙人Lewis Hong早期在SpaceX工作7年,其合伙人来自特斯拉,被认为一个来自特斯拉和SpaceX的团队,正在寻找下一个SpaceX和特斯拉。他表示,这一轮AI浪潮主要由技术革命推动,所以不管挑选创始人还是团队,对技术的认知要有独到之处,同时还要有商业敏感度以及快速迭代等特征。
黄明明喜欢的创业者是拥有非共识的超级产品经理,比如李想。在他看来,不同的是,互联网应用更多是完成信息连接以及信息与人的连接,搭建的是生产关系。而Agent是生产力工具,核心的衡量指标是任务的完成度,追求的是交付结果。
“不完美的创始人才能做出相对完美甚至是伟大的产品,这是我们在观察AI时代创始人时总结出来的。”黄明明说,一位有激情但可能不够理性的人,是能做出伟大产品的,反而太理性的人在这个时代很难做出伟大产品。
周炜在国内青睐投资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但同时并不希望AI经验时间太长,“如果AI经验超过3年的创业者,我会很慎重,因为3年前AI和现在的AI在他眼中是一个物种,但两者其实又不是一个物种,有点像当年投资移动互联网时,一批PC互联网人士说随时可搬到手机上,其实并非如此”。
要让智能体发展得有人味,对创投行业而言,要对年轻的创始人多些耐心、多些宽容。“这一代AI原住民有望是下一代超级智能体的创业者群体,要允许他们有更多个性化风格,而不是用严格的CEO标准要求他们。”黄明明强调。
在与会投资人看来,无论从商业还是赛道宽度来看,AI时代的创新创业都面临巨大机会。黄明明预测,未来全球最顶尖的智能体中,将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创业团队。
责编:岳亚楠
校对: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