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掘金A股定增:年内24家机构参与,浮盈近47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易妍君2025-08-07 09:55

今年以来,A股定增市场异常火爆,公募基金参与热情高涨。

公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今年以来,有24家公募机构参与了A股定增(以定增上市日为准,下同),合计获配金额达141.98亿元,当前浮盈金额46.50亿元,浮盈比例接近33%。

其中,东海基金、朱雀基金、平安基金、鹏华基金等5家公募机构的定增浮盈比例超过50%。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今年以来,公募机构参与定增过程中,较为青睐电子、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等行业,这些板块正迎来阶段性复苏机遇,叠加供需结构持续优化及政策层面的定向支持,相关定增项目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因此吸引了公募基金布局。

公募“豪掷”142亿元参与定增

据中航证券统计,截至8月1日,今年以来A股已有78家上市公司定增落地,增发股份数量合计为882.27亿股,实际募资总额为6642.74亿元,同比大增668.74%。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成为定增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今年以来,24家公募机构共计参与了47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141.98亿元;按8月5日收盘价统计,浮盈金额达46.50亿元,浮盈比例达32.75%。

从行业偏好看,公募机构主要参与了电子、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医药生物、国防军工和机械设备等行业的个股定增。

其中,今年内,公募机构共参与了芯原股份、广信材料、清溢光电、佰维存储和容大感光5只电子行业个股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21.76亿元。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积极参与定增,一方面受到市场环境影响,当前A股整体估值持续处于历史低位,且随着定增市场回暖,项目新增和发行数量均边际回升,叠加很多项目折价水平也进入合理区间,能为公募基金提供安全边际,增加投资性价比,是其参与定增获取潜在收益的重要因素。

“从资金流向来看,公募机构青睐的电子、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等行业正迎来阶段性复苏机遇,叠加供需结构持续优化及政策层面的定向支持,相关定增项目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吸引公募基金布局。”代景霞谈道。

具体到获配情况,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上述47家A股公司中,昊华科技定增最受公募青睐,财通基金、大成基金和诺德基金3家公募机构均参与了这只个股的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到16.28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芯原股份,易方达基金、财通基金、诺德基金、诺安基金和国泰基金5家公募机构参与了这家公司的定增,合计获配金额12.66亿元。而财通基金、华宝基金、华商基金和诺德基金共同参与了国联民生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9.16亿元,排在第三名。

此外,公募机构获配金额较多的个股还包括迪哲医药、中航沈飞、安宁股份、中钨高新、佰维存储、中远海特,均不低于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在公募机构参与的个股定增中,有46只个股上半年实现浮盈。特别是部分年内涨幅较高的个股,给定增投资者带来了超高浮盈比例。

例如,公募从晶华新材定增中,获配了4538.70万元,当前(截至8月5日,下同)浮盈金额达9117.64万元,浮盈比例高达200.89%,参与该股定增的4家公募机构包括财通基金、东海基金、诺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

乐山电力定增过程中,财通基金、华夏基金和诺德基金合计获配1.04亿元,当前浮盈金额为1.80亿元,浮盈比例高达173.85%。

多数公募机构浮盈20%以上

从公募机构层面看,今年以来,诺德基金、财通基金、易方达基金参与定增获配金额均超过10亿元,为参与定增热情最高的3家基金公司。

其中,诺德基金年内参与了46只个股的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56.33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基金公司;财通基金、易方达基金的获配金额分别为48.36亿元、12.30亿元。

此外,大成基金、华夏基金、鹏华基金、朱雀基金年内参与定增获配金额均不低于2亿元。

整体上看,今年内,参与定增的公募机构收获颇丰。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在今年内参与定增项目的绝大多数公募机构,浮盈比例不低于20%。

部分公募机构的定增浮盈比例超过50%。例如,参与晶华新材、梅轮电梯、科瑞技术、广信材料、华达科技和快可电子6只个股定增的东海基金,合计获配金额3947.33万元,当前浮盈金额3046.30万元,浮盈比例达77.17%。

朱雀基金、平安基金虽然都只参与了迪哲医药的定增,但当前的浮盈比例均接近70%。鹏华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的定增浮盈比例分别超过64%、62%。

“公募基金参与个股定增,除了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一样,需要考察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外,还需要对定增项目本身进行评估,如募资用途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项目预期收益与周期匹配度等。另外,还会在流动性风险与个股折价收益中进行权衡,若公募基金产品原本就计划投资某一标的并长期持有,通过定增方式参与往往可降低投资成本。”代景霞分析。

不过,定增投资并非稳赚不赔。

代景霞谈道,公募基金参与个股定增过程中,面临风险包括市场波动风险、公司基本面恶化风险、折价率不及预期甚至“破发”风险等。

“一般来说,定增项目通常有6—18个月的锁定期,期间股价可能因市场整体下行、行业景气度变化等出现大幅波动,导致解禁时股价低于定增成本。而定增项目的核心逻辑是基于公司未来成长预期,但实际运营中,可能会出现基本面不达预期的风险,如募资项目建设延期、产能落地后市场需求萎缩、行业竞争加剧,或技术研发失败,导致公司营收、利润下滑,从而引发股价暴跌。”代景霞表示。

另外,她指出,定增的“折价优势”是吸引公募参与的重要因素,但实际操作中,若定增报价阶段投资者竞争激烈,可能推高发行价,导致折价率大幅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甚至出现“高价参与”的情况。因此,公募机构需通过严格的标的筛选、分散化配置、动态跟踪项目进展等方式对冲风险,而普通投资者在选择参与定增的基金产品时,也需关注其投研能力与风险控制水平,避免盲目迷信“定增必赚”的误区。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