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
年内,蛰伏四年之久的医药板块触底后强力反弹,领跑所有细分概念。然而,在持续上攻的过程中,资金的抱团已经隐有松动迹象。
下半年以来,不少资金在上涨过程中“边打边撤”,多只创新药主题ETF在近期被资金净赎回。多只名称中含有“创新药”的ETF份额减少超过1亿份。如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旗下一只创新药产业ETF份额减少逾10亿份,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创新药ETF减少超3亿份,还有多只ETF份额减少了数千万份。
不过,依然有不少基金经理看好创新药的长期逻辑。长城基金基金经理谭小兵认为,当前仍然看好创新药板块,从二季度末公募的持仓分布数据来看,这一轮行情的贝塔或仍处于前半段。“不过由于7月涨幅较大,8月暂缺乏催化,短期内板块可能会震荡,或可等待9月份之后各重磅会议召开及医保谈判预热的催化。”谭小兵说。
永赢基金基金经理单林也表示,创新药虽然是一个具有长期逻辑的板块,但前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涨幅,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与波动。
近期,美国强制降药价的消息也引起了创新药板块的波动。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向全球17家最大的制药公司发送了信函,要求全球主要制药公司在未来60天内设法降低美国药品价格。对此,泓德基金基金经理、医药组组长操昭煦表示,美国最惠国药价行政令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部分药品的供应格局,但是对整个美国药品市场的影响不会是根本性的。未来跨国药企也会适应新形势,形成相对应的全球定价策略,不会影响他们作为购买方引进中国企业项目的进程。
综合来看,华安基金认为,创新药板块的强势表现并非短期行情,而是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国际化能力共同驱动的长期趋势,投资价值值得持续关注。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仍是布局创新药赛道的时间窗口。“在创新药波动之际,恰是投资者冷静梳理逻辑的契机。向后看,商保支付完善、BD(商务拓展)的交易放量、人工智能赋能研发等因素共振,有望推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进一步打开估值空间,短期回调或为布局良机。”华安基金表示。
此外,部分基金人士认为,今年的行情或呈“先药后医”的趋势,认为此前涨幅较小的医疗器械板块或有望发力补涨。
政策方面,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明确将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提出十大支持举措。此外,医保局还连续多日召开医保支持药械创新系列发布会,除了一贯以来对于创新型药品与医疗器械的支持以外,另一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医保局对医药“反内卷”的表述。
永赢基金认为,对于医疗器械而言,近些年集采不断扩面,一些尚未集采的品类潜在的降价压力成为压制板块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医保局明确表态不再追求最低报价、要求参与集采企业科学报价,会对无序的价格竞争形成纠偏,有利于医疗器械企业维持合理的销售价格与利润率。同时,具备较强产品性能与品牌力的龙头企业在新规则下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强化优质国产龙头份额提升逻辑。”永赢基金对记者表示。
从数据来看,当前医疗器械指数市盈率仅有约29倍,位居过去5年间的26%分位,市净率更是仅有3.63倍。富国基金也认为,国内创新医疗器械有望凭借性能和性价比优势进一步突破海外市场,打开成长空间。相较于创新药,医疗器械目前的投资机会或表现为“胜率低、赔率高”,可适当关注左侧布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