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涌现之下,有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选择跳舞、格斗彰显技术实力,有的公司则选择“进厂”打工。
7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优必选宣布,推出面向智能制造场景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优必选称,Walker S2搭载智能体技术Co-Agent,集成灵巧手与仿生手臂,支持自主换电等高难度动作。
优必选是最早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企业之一。除发布新型工业机器人,也在最新一轮港股募资中,创下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配售融资纪录。
7月28日,优必选公告称,这轮募资共完成24.1亿港元(约合3.15亿美元),其中超10亿港元将用于向供应商及服务提供商支付款项,此举被认为将为后续人形机器人的规模交付和产能迅速扩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近日,优必选举行一场媒体答疑会,拆解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公式:性能、规模、效率与成本的系统平衡。
截至7月30日午盘,优必选(9880.HK)报90.75港元,总市值428亿元。
要效率、不炫技
在答疑会上,优必选表示,他们在调研20家汽车厂后,意识到工业客户最关心的,从来不是炫技式的表演,而是效率。
“工厂最迫切的需求是机器人持续工作超过4小时。而早期人形机器人充电40分钟仅工作3~4小时的模式,严重拖累效率。”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说。
目前,人形机器人跟人的工作效率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同样的工作时间下,目前人形机器人只有50%的人的效率,相当于机器人的成本比人的成本还要高。优必选的应对是,Walker S2提出了“换电不断电”的解决方案。一次,保证机器人7x24小时连续作业,减少运维人员的数量。更少人力、更多连续工时,就有更强的单位产出,这无疑将工厂端的投资回报率提高了。
优必选在电池设计上下功夫。优必选采用两块标准化磷酸铁锂电池轮流供电,每块电池可续航2小时左右。同时,优必选还原创原创“双电池动力平衡+热插拔技术”,通过实时电量监测与结构化电池仓,实现机器人换电过程中无需关机。此外,为实现“自主”换电,优必选在Walker S2背后安装了一个相机,进行实时的视觉经定位,以此保证机器人双臂在换电过程中或在找换电过程中,能够精准定位电池的位置。
如果说电池技术是Walker S2的“肌肉”,那么“群脑网络2.0”与“工业智能体Co-Agent”体系就是其“大脑”。
其中,群脑网络2.0是基于今年3月份发布的1.0版本架构升级而来。而工业智能体技术Co-Agent则是这次新推出的。两套系统相互配合后,将形成“云端大脑+本体智能”模式。焦继超解释道,云端大脑主要是以“慢思考”的方式,让机器人去做任务的协同,例如,调度机器人去往不同充电站换电。而本体智能则以“快思考”方式来执行任务,例如,处理任务中掉落的物体。
值得注意的是,云端大脑的模式实际上是参考了网约车的调度系统。
目前在仿真环境下,其可支持五六百台的并发。在实际接入过程中,也可完成对几十台Walker S2的调度。这种分层智能架构大幅降低单机算力要求,网络延迟可控制在100ms以内,未来有望为多机协同搬运、智能避障等规模化场景应用铺路。此外,除了云端和本体的协同,还有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同。这里的机器人不仅包括人形机器人,还涵盖了AGV、AMR、无人叉车等等类型的机器人。最终在这些共同作用下,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将由“单体智能”迈向“集群智能”。
筹备“千台级”年产能
优必选2025年设定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目标为500台,并为此筹备了“千台级”的年产能。这是其“科技公司”向“工业品公司”转型的重要信号,也意味着人形机器人行业步入量产门槛。
量产背后的第一个关键在于成本。面对动辄数十万的成本门槛,优必选在Walker S2研发中已采取多项降本策略。硬件上,3D打印技术和新型复合材料的使用,Walker S2比上一代减重7公斤,降至70公斤左右。同时,用RGB双目相机替代成本更高的RGBD传感器,也让单位成本下降至原来的20%左右。
此外,随着出货量增长,优必选可对上游供应链提出更大订单,从而进一步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这种“规模-成本”的正循环是所有硬科技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之一。同时,还用软件增效,即以更强大的软件来弥补低成本硬件性能的不足。而这种以软件定义硬件的做法,将在“数据飞轮”作用下,效率越来越高。“随着硬件标准化程度提升,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算法效能与生态壁垒。”
在工业场景演进路径上,优必选采取先易后难路线。
首先,聚焦搬运、分拣等重复性高的场景。这是人形机器人现有技术成熟度和客户满意度上,最为匹配的场景,能带来切实的订单。目前,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搬运和分拣效率上,已经能够达到人效的40%。接下来,其希望通过半年左右的时间,让人形机器人的搬运效率和分拣效率,能够至少达到人的40%~50%。
其次,谋划下一个蓝图,即精密装配。以新能源车为例,总装车间是目前人工使用量最大的车间。其中涉及到装配或者螺丝的拧紧等精密装配。但这些对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操作而言,效率上仍达不到流水线上的工人作业标准。因为这不单单是抓取的一些基本的技能,还涉及到识别定位等任务。目前,Walker S2已在预演装配类任务如拧紧螺丝、装配小部件等操作,目标是明年开始进入实训场景。
人形机器人,正在迎来商业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