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安毅
又一金融租赁公司(以下简称“金租公司”)增资获批。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日,云南金融监管局信息显示,该局已批复同意华夏金租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方式增加注册资本30亿元,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130亿元。
稍早前,中信金租已于上周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30亿元,同时母行中信银行以现金方式向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30亿元。增资后,中信金租注册资本变更为100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4年,合计有7家金租公司增资获批;今年年初以来,已有3家金租公司获批增加注册资本,另有浙银金租、天府金租在推进增资扩股事宜。
截至目前,国内金租公司合计有66家(剔除国泰金租,且不含金融租赁专业子公司)。其中,资产规模在千亿元以上的金租公司共有15家,除华融金租以外,其余金租公司均由银行参控股。
大规模增资频现
据了解,华夏金租成立于2013年4月,由华夏银行和昆明产投共同发起设立,初始注册资本30亿元,后经三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100亿元。
截至去年末,华夏金租总资产近1900亿元,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成本收入比等指标好于可比同业平均水平。在股权结构上,华夏银行、昆明产投分别持股82%、18%。
此番获批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方式增加注册资本30亿元后,华夏金租总股本将增至130亿元,晋升国内金租行业(未包含金租专业子公司)第四位。
中信金租则在7月17日完成了工商信息变更,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至100亿元,增资后仍由中信银行全资控股。其中,半数新增注册资本由中信银行认购,其余则通过公司未分配利润转增。
6月底,浙商银行则调整了浙银金租的增资方案。因关联方浙江金控主动放弃认购,浙银金租增资扩股调整为由浙商银行与舟山海投共同推进,增资事项尚需监管部门批准。方案调整后,浙银金租的募资规模上限由20亿元降至14.2亿元。其中,大股东浙商银行拟认购5亿股,支付价款不超10.2亿元;舟山海投拟认购2亿股,支付价款不超4亿元。
5月下旬,四川天府金租发布消息称,根据四川天府银行收购天府金租部分股权及天府金租增资扩股的工作安排,公开选聘评审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
据了解,天府金租由四川天府银行发起设立,于2016年底正式开业,是四川唯一一家金融租赁公司。目前,该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四川天府银行持股30%。
与上述多家金租公司不同,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金租公司,江苏金租的增资并非依赖于股东直接注资或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而是通过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实现。今年1月,江苏金租注册资本获批由42.45亿元变更为57.93亿元。增资完成后,江苏交控、南京银行分别持股该公司21.53%、21.19%。
业务需求与监管要求双重推动
据统计,除了在今年推进或完成增资的多家金租公司,包括永赢金租、苏银金租、青银金租、浦银金租、招银金租、厦门金租、湖北金租在内,合计7家金租公司已于2024年获批增资。这与2024年初征求意见、当年11月正式施行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存在较大关联。
《办法》在金租公司的设立门槛、出资人资质、业务模式、专业子公司和监管指标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其中,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明确金租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并将主要发起人持股比例要求由30%提高至不低于51%。
虽然从文义解释的维度来看,《办法》仅适用于未来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但已设立的金租公司也在比照新规要求,对主要出资人、股权结构、注册资本等进行积极调整。
其中,多家金租公司主发起人通过参与增资,提升了持股比例。譬如,青银金租、浦银金租新增注册资本金分别由大股东青岛银行、浦发银行认缴,后两者的持股比例分别升至60%、69.56%。2024年1月获批增资的湖北金租,新增注册资本金也由武汉金控全部认缴,后者持股比例将由49%升至52.92%。
此外,2024年7月,冀银金租约1.97亿股股权在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公开拍卖,河北银行耗资2.77亿元竞得该笔股权,持股比例将由51%提升至60.86%。今年3月,该笔股权获批转让。今年5月,湖北宏泰集团亦受让航天科工财务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分别持有的航天金租13%、3.5%的股权。此次股权变更后,湖北宏泰集团持股比例由8%提高至24.5%。
联合资信报告认为,由于金融租赁公司业务集中在大资产类行业,为满足业务发展和监管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多采取增资以提升资本实力。同时,金租公司整体盈利水平较好,资本内生积累相对较好,也有助于维持资本充足水平。
个别金租公司选择减资
在多家金租公司推进增资或大股东增持的同时,个别金租公司则罕见地选择了减资。
今年2月,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中金租”)注册资本由30亿元减少至20亿元,并继续由天津新金融投资公司全资持股。
成立于2013年的中金租,由天津新金融投资公司和中经国际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经国际”)共同发起组建,初始注册资本20亿元,两家股东分别持股51%、49%。
2015年11月,上市公司金智科技曾发布定增预案,希望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集16亿元资金,参与中金租增资扩股,并持有后者20%股权。此后定增方案、增资方案几经调整,最终仍迎来“中止审查”。
2018年11月,原天津银保监局批复同意中金租股权结构调整,核准天津新金融投资公司受让中经国际持有的中金租49%股权。同时要求天津新金融投资公司、中经国际应按照承诺退回3亿元违规分红,中经国际不因股权转让而免除退还违规分红责任。
一周后,原天津银保监局又批复同意天津新金融投资公司向中金租增加注册资本10亿元。增资完成后,中金租注册资本变更为30亿元,由天津新金融投资公司全资持股。
2020年7月,原银保监会首次向社会公开一份银行保险机构的38家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中经国际赫然在列。通报称,中经国际在持有中金租股份期间,存在三项违规行为:一是从中金租获取融资的条件优于其他客户融资的条件;二是未真实披露关联方信息,导致中金租向其及关联方提供的融资金额超过监管比例限制;三是在中金租未提足拨备的情况下,违规获取分配的利润。
而在中金租之前,皖江金租已于2024年9月完成减资,注册资本由46亿元变更为39亿元。此前,安徽交控集团、芜湖投控两家国企分别持有皖江金租35.87%、31.13%的股权,渤海租赁则持股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