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 京东领投,P7等老股东超额加注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聂英好2025-07-21 11:19

7月21日,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千寻智能微信公众号披露融资最新消息,近日,千寻智能(Spirit AI)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简称“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知名机构跟投。

其中,Prosperity7 Ventures(P7)、顺为资本、华控基金、华发集团、千乘资本、靖亚资本、弘晖基金等老股东纷纷超额追加投资。本轮融资由高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值得一提的是,千寻智能成立半年内相继完成种子轮、天使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2亿元,背后的资本网络横跨“中东系”“宁德系”“小米系”等,投资方包括弘晖基金、达晨创投、千乘资本等知名机构。

千寻智能表示,此次融资不仅为千寻注入强劲资金动能,更凸显千寻在具身智能赛道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资本+产业”的深度协同生态,千寻智能将进一步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的双向突破。

6月首次发布搭载具身大脑的全力控人形机器人

千寻智能(Spirit AI)成立于2024年,总部位于杭州,由前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韩峰涛发起创立,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及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场景落地。其核心技术涵盖视觉语言模型ViLa、部件约束模型CoPa以及世界领先的运动控制系统,致力于打造通用智能机器人平台。也被称为“中国版Figure AI”。

2025年6月,千寻智能正式发布搭载自研VLA模型的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作为国内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在硬件领域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其全身配置26个自由度,搭载全球功率密度最高的一体化力控关节,配备国内顶尖的高精高速WBC算法,负载自重比达1:1。此外,该机器人可实现全身零延时遥操作,配合自研的多维度数采设备,能高效完成数据采集,支撑模型小时级迭代。

在具身模型层面,千寻智能自研的VLA 模型Spirit v1持续迭代升级,能够精准完成桌面整理、扔垃圾、座椅归位等办公室任务,不断提升模型在多场景中的落地能力。

据悉,这种“硬件性能突破+ AI模型进化”的深度协同模式,为千寻智能构筑起具身智能赛道的核心技术壁垒。凭借软硬件技术融合的独特优势,千寻智能不仅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动能,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优势,更为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千寻智能表示,该公司持续获得顶级产投方的关注与加持,这种资本共识的背后,是千寻智能在具身赛道中构建的“技术壁垒+商业化能力+团队基因”三维核心竞争力,形成对产业资本的独特吸引力。

目前,千寻智能创始团队的“铁三角”配置更成为落地保障的关键支撑,兼具前沿AI技术能力、机器人硬件工程化经验与商业化操盘视野的全栈团队,打通“技术研发—产品量产—市场验证”的全链路,有效破解行业普遍存在的“研发与落地脱节”难题,为规模化落地提供核心动能。

具身智能正迎来产业化落地关键期

具身智能是一种依托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决策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如今,具身智能已在工业制造、汽车生产、医疗健康、生活服务、智慧城市、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百余项规模化应用场景中成功实施。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2326.3亿元。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机器人“大脑”成熟度提升及垂直领域数据、推理、控制等痛点逐步解决,具身智能正迎来产业化落地关键期。当前,具身智能行业已逐步形成共识:随着核心技术能力逐步提升、应用场景持续清晰,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现场,实用化、场景化的商业价值验证成为赛道竞争的关键节点。

千寻智能创始人兼CEO韩峰涛表示,重量级产投方的齐聚,不仅是对千寻智能的认可,更折射出产业界对具身智能赛道未来价值的高度共识。面向未来,千寻智能将始终坚持“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持续探索 VLA 模型的能力上限,不断突破机器人硬件性能边界,以技术实力筑牢发展根基;另一方面,将以高附加值场景为切入点,通过实际情境的打磨实现产业化落地,让技术价值在应用中充分释放。

责任编辑: 孙宪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