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商用尚远,企业、机构热议技术发展和投资估值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黄思瑜2025-07-18 11:37

可控核聚变技术被誉为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发展情况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在7月17日上交所举办的“可控核聚变”产业沙龙上,参会嘉宾热议技术发展、商业化及投资估值等行业发展话题。

可控核聚变产业包括材料、主机、系统、应用等多个环节,我国可控核聚变产业在高温超导带材、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等方面占据一定地位。

技术发展方面,业内对以托卡马克为牵引、多种技术路线交叉验证的发展模式已有一定共识。为支持主机厂商进一步突破能量Q值、打造具备商用发电能力的“首台套”产品,参会企业建议,国内核聚变供应链、主机厂间应当进一步加强技术协同。

有企业提出,当前高温超导带材这一降本增效的关键材料具有一定技术不确定性,而我国低温超导材料已在多个应用领域积累大量实践数据,可为高温超导提高可靠性提供借鉴。也有企业提到,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为稳定性测试、产品设计提供更多模型,有利于缩短验证周期。

在场投资机构亦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下发研究课题等方式,组织产业链各方集中开展共性技术问题研讨,营造产业协同良好生态。

对于各方普遍关注的核聚变商业化问题,从产业链上游企业近年订单规模、产能规模稳步增长可以看出,我国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已在加速推进,发出“第一度电”的时间表有望提前。然而,从“实验堆”“示范堆”到“商业堆”,仍有赖于上游材料部件厂商降本和中游主机厂商的技术突破,以及完成对各个技术路线和参数的验证,距离确定性商业化落地还需要较长周期。

产业链相关企业表示,技术验证、产能扩张资金需求较高,希望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企业打破供应链瓶颈,并由地方政府牵头为业内企业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

创投机构反馈,现阶段投资主要参考资本开支以及关键参数提升等指标,建议相关企业坚持错位竞争,合理安排资源投入,通过提高技术独特性吸引资金进入。

二级市场方面,有公募基金表示,业内正在积极申报、发行聚焦核聚变领域的基金和指数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未来产业,支持长期耐心资本加大投资。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