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教育赛道迎来近期该领域内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
7月16日,界面新闻独家获悉,少儿编程教育公司小码王完成D轮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余杭区产业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及资本市场机构。
小码王成立于2016年,其核心业务包括少儿编程培训、编程教育工具的研发,以及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国数千所中小学的合作,其线下直营校区已超70家,是线下规模最大的少儿编程培训机构。
其中,少儿编程培训业务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编程课程。从启蒙阶段的Scratch编程,到中高级的Python、人工智能编程等,课程内容涵盖基础编程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机器学习等领域。
据该公司透露,融资后将加速推进核心战略计划,包括提升AI课程体系,融入更多AI应用场景,加深与杭州六小龙之间的合作;并扩大信奥教育布局,以及有计划地进行校区数量上的扩张。
全面面向AI的编程教育
“我们在(杭州)余杭区办公,当地很早就关注到我们的业务。”小码王创始人王江有在接受界面新闻独家专访时提到,此次融资的达成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力度。202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助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国家政策首先表明了态度,政府层面会加大对AI教育的投入,至少在教育十年规划里,这都是核心方向。”王江有表示。
从投资角度来看,“政府基金对企业的审核标准比民营市场化基金要严格得多,尤其对企业的品质、安全性和稳健性要求非常高。”王江有称。
在他看来,AI与编程之间本身具有高度融合的天然属性。从技术维度来看,编程是AI+教育得以落地的底层支撑,AI的发展离不开编程,其实现依赖底层代码。从能力维度来看,编程成为培养孩子面向AI时代未来能力的关键手段,是构建AI时代能力数字模型的优质载体。
“整个编程教育未来必然全面面向AI。”王江有向界面新闻回忆,公司创立之初,时逢2016年阿尔法狗击败围棋九段选手事件,这让团队深刻意识到“未来就是AI时代”。
在课程体系中,早期小码王以图形化编程课程为主,侧重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而如今,其课程中50%以上的内容已基于AI技术展开,涵盖AI视觉识别、大数据抓取、AIGC应用等前沿领域。
“教学方法也在迭代,我们大量使用AI agent和AI助手作为工具,比如开设文生图、文生视频等课程,让孩子直接驾驭AI工具。”王江有称。
关于AI业态的布局,小码王在G端(政府与学校)和C端(家庭用户)均有涉及。在G端,其与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深度合作,为教育局和学校提供AI课程部署解决方案,并开展局校级的人工智能项目,这方面的投入还将持续加大。
在C端,其借助AI硬件技术拓展应用场景,例如与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合作,将可编程机器狗引入课程体系。据王江有透露,小码王已采购数十条机器狗,目前这些硬件已经投入教学一线。
谈及国内少儿编程教育的现状时,王江有觉得问题核心在于国内教育太看重应试,“家长觉得学编程有用,往往是因为‘能升学’,否则就觉得没必要。”这也是国内少儿编程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美国的44%的一大原因。
这种理念差异在“信奥教育”中尤为突出。信奥全称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这一被称为“五大学科奥赛”之一的竞赛,既是国家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也因部分机构的过度营销与家长的功利心态,陷入“升学捷径”的舆论漩涡。
作为AI教育的高阶形态,信奥竞赛成绩与升学政策的关联日益紧密:国赛金牌选手可保送清北,银牌及以上获奖者可获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部分省市还将信奥纳入中考科技特长生选拔标准。
“很多机构把少儿编程等同于信奥,宣称‘学编程就是为了拿奖升学’,这是极不负责任的。”王江有对界面新闻强调,信奥的价值在于培养人工智能所必须的算法能力以及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奖只是附加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AI技术的爆发可能正在重塑家长的认知。“现在AI能秒杀很多知识记忆、甚至应试能力,就算考上985、211,思维能力跟不上也可能被时代淘汰。”
王江有认为,当家长意识到“考什么大学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为AI时代的人才”,教育重心就会从“分数竞争”转向“能力培养”。
潜在市场规模或达千亿
谈及当前的少儿编程教育赛道,王江有坦言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他将当前的行业态势概括为“冰火两重天”——“火”指的是AI技术的爆发和政策的支持,“冰”指的是消费下行、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市场压力,这种分化直接推动着行业的优胜劣汰。
从技术变革来看,“全面面向AI”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过去做编程就是教代码,现在必须转向借助AI、面向AI的编程,这需要课程体系、研发能力的全面升级。”
但并非所有机构都能跟上这一步伐,很多小机构没有研发力量,也没有资金实力,只能被淘汰。目前线下编程教育市场已“清洗得差不多了”,有规模、有体量的企业寥寥无几。
今年初,原达内科技旗下少儿编程品牌童程童美被爆大面积闭店,涉及成都、合肥、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童程童美随后发出公告承认,公司经营遇到一定困难。
行业普遍认为,其资金链断裂或与过度依赖线下扩张与预付费模式有关,在消费下行周期中,暴露出加盟体系管理失控、师资培训滞后等深层问题。童程童美在高峰期曾有200余家直营线下学习中心。
线上和线下是国内少儿编程行业的两种主流模式,商业逻辑差异巨大,优势和痛点均突出。线上模式的优势在于无门店投入,录播模式标准化和可复制性强,用户平台粘性和便利性更强。但互联网红利已过,线上模式获客成本较高,线上教学的互动性也较低。
相比之下,线下模式则更利于布局地方,加强品牌曝光,用户信赖度高,现场互动性、效果反馈程度强。但线下门店成本高,辐射范围有限,客群受限,疫情反复导致生源被线上教学抢夺。
如今线上头部品牌包括核桃编程、编程猫等,此外还有以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网易有道为代表的教培公司,依托K12流量优势快速切入该细分赛道。其中,核桃编程在今年4月被传正在考虑赴美上市。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上一次融资还停留在2021年3月,获得包括华兴资本、高瓴资本在内的2亿美元C轮融资。
多鲸教育研究院曾在相关报告中指出少儿编程行业的痛点:一是外部环境问题,如渗透率低、区域差异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等,另一方面是自身发展的痛点,如获客成本高、师资匮乏。
对于渗透率低的痛点,其核心原因在于编程的刚需性不强,仍需度过相当漫长的教育市场时期。而区域差异主要是由于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理念的差异,一线/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率、市场规模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国内少儿编程教育由商业化公司主导,缺乏统一权威的行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各类竞赛鱼龙混杂,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再加上资本逐利扰乱市场,经历了一波狂热的营销大战后,消费者“审美疲劳”,更引发监管关注。
从市场环境来看,消费下行加速了行业的“马太效应”。经济低迷时期,家长更倾向于选择信任度高、口碑好的品牌;并且线下教育属于重运营行业,对细节、体系的要求极高。王江有表示,“现在的资本和经济环境,不允许新机构‘一夜爆火’,所以行业格局会相对稳定。”
对于行业的未来趋势,他认为有两大方向:一是全面拥抱 AI,二是课程技术的深度迭代。“能跨过这两道坎的机构会越来越少,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尽管行业面临挑战,但王江有对市场潜力仍持乐观态度。据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少儿编程市场规模已达到数百亿规模。未来,该领域潜在市场规模或达千亿级别,且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一二线城市的供给还很不足。”王江有举例提到,“小码王在杭州现有11个校区,再开五六个也不饱和;在上海有11个校区,再开十几个也没问题。北京、广州的覆盖同样有很大空间。”
这种供需缺口源于家长认知的提升,“现在一二线家长已经意识到编程是AI时代的必备能力,不是‘要不要学’,而是‘选哪家学’的问题,关键是供给和触达要跟上。”
对于低线城市市场,小码王采取了差异化策略。在王江有看来,低线城市的问题,一个是家长认知,二是付费能力,直接开校不现实。因此,小码王打算通过两种方式覆盖这部分需求,一是把课程赋能给当地机构,但严控品牌授权,避免交付质量影响口碑;二是提供线上直播课服务于低线城市用户。
从长远来看,随着AI对行业的重构,少儿编程教育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AI时代需要的不是比AI更会记知识,而是能驾驭AI、超越AI的思维能力。“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码农,而是培养AI时代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