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人员领高龄津贴”是不该有的“失误”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李丁乔2025-07-09 08:31

据7月7日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山西怀仁23名死亡人员领高龄津贴”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怀仁市纪委监委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怀仁市民政局已全部追回超期领取的高龄津贴20100元。

高龄津贴是真金白银的惠民好政策,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实践。今年1月,《全国高龄津贴提标扩面实施方案》正式落地,中央定底线、地方提标准,不同年龄津贴不同,不同地区标准不同。但不论各地有多少差异,一个共同的基本标准都是老人健在,这也是最根本的前提和常识。新闻中出现的多名已故者仍在领取高龄津贴一事,显然“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般情况下,高龄津贴由村(社区)来负责宣传、申请、变更等。申请时,考虑到群众利益和满意度,有关方面往往本着快办、办好的原则让真金白银落袋为安。但在监管上,难免出现后续信息更新不及时等薄弱环节,如果群众不主动告知老人已去世,上述现象就更难避免。所以,一定程度上看,“已故人员领取高龄津贴”是由于个别基层干部失责所致,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实际上,不少地方通过采取部门联动、数据比对、实地核查等方式实现了高龄补贴“免申即享”,同时强化了政策落地的精准性。但数据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当高龄老人去世的信息没有被录入系统平台时,数据监管就成了盲点。

线上看动态,线下也需查实情。“已故人员领取高龄津贴”事件,既存在信息上的滞后,也反映出核查上的漏洞。如果发放资金前详细核实,也不至于出现这样的“失误”。其实,监管并非难事,只需要基层干部去老人家中走一走、看一看,便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对于外出没在家的老人,也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取得联系。难就难在,不担当、不作为、不善为。

好政策要发挥好效果,涉及群众的津补贴关系政策落地实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这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厚植民本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把稳原则标准,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保障民生,把群众的事情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总之,“已故人员领取高龄津贴”这样的“失误”绝不该再发生。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