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火了!基金经理最新解读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张燕北 孙晓辉2025-05-27 09:31

今年以来,围绕情绪价值、悦己消费等方面的讨论明显增多。资本市场上,潮玩IP、谷子经济、黄金首饰、医美等新消费持续火热,相关公司股价表现抢眼,诞生了多个十倍股,吸足了市场眼球。

截至5月26日,新消费指数(995013)年内累计涨幅达15.79%,表现远优于消费指数(801273)。

在受访基金经理看来,相较于传统消费,新消费领域是供给创造的需求,更多的是“从0到1”的机会。从中长期角度看,很多新消费仍处于成长的中早期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情绪消费、性价比、出海等细分方向或值得关注。

新型消费业态聚焦“悦己”和“质价比”

2024年以来,从泡泡玛特股价连创新高到老铺黄金和蜜雪冰城登陆港股后涨势如虹,再到A股宠物概念炒作不断,资本对“新消费叙事”的追捧有增无减,引发广泛讨论的同时也在资本市场激起波澜。

对于新消费,目前各界并无统一定义。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认为,消费是典型的需求决定论行业。当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个性化体验,从“悦人”走向“悦己”,由此也带来了新消费板块的崛起。

吴越认为,新消费是相较于传统的刚需性消费或必选消费而言,是伴随经济发展、消费理念迭代和消费偏好变迁涌现的新型消费业态,包括“悦己”经济下更注重情绪价值的潮玩、文旅、IP、宠物、医美等情绪类消费和精神类消费,也包括追求更高性价比的“性价比消费”,还包括基于“科技+消费”全面融合所带来的AI端侧落地、智能驾驶、智慧家居等。

“关于新消费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富国消费精选30基金经理周文波指出,核心在于这些公司适应了经济环境变化和消费者行为转型,聚焦于新兴需求、创新模式及全球化拓展等。这些公司的重要特征是拥有清晰的成长逻辑,业绩保持较快增长,且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谈及新消费赛道崛起的核心驱动力,景顺长城研究部基金经理张欢表示,新消费赛道快速崛起,其背后一方面是消费者的年轻化,Z世代生长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物质的满足使他们更加在乎个体感受,即“悦己”;另一方面是新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更追求“质价比”。不仅是追求低价,而是追求品质,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国货的崛起。

短期内股价有回调风险,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近期新消费板块表现强势,美护、零食、IP潮玩、宠物经济持续获得市场关注,相关标的在二级市场表现火爆。

在周文波看来,新消费概念短期表现亮眼本质上是源于新消费类公司基本面好,业绩增长快,尤其是港股新消费龙头良好的赚钱效应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吸引了资金对新消费的关注,传统消费类资金和其他类资金都在积极参与。

展望后市,周文波表示,新消费类公司的市场关注度非常高,吸引了比较多的增量资金,当前不少公司的估值已不便宜,短期内股价有调整的风险。从中长期角度看,很多新消费仍处于成长的中早期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吴越认为,2023年末以来,中央将扩内需提升至战略高度,消费刺激政策呈现三箭齐发态势:生育补贴托底人口基数、财富效应修复购买力、以旧换新激活消费意愿。这套政策“组合拳”正在扭转消费板块持续4年的估值压制,在政策底、市场底、情绪底三重共振下,修复正在进行。

“新消费赛道受益于政策支持、消费迭代和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在不确定因素扰动下展现出稀缺的成长性,受到众多资金的青睐。当前消费板块PE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产业端量价拐点初现,估值修复具备持续性。”他说,长期而言,若宏观环境企稳,其中的优质公司大概率能脱颖而出。

谈及新消费趋势的可持续性,张欢认为,“悦己消费”“情绪消费”会一直存在,但其中的内容和载体会随着代际的变化而变化,需要不断挖掘和更新。目前很多公司都上市不久,在市场风格作用下同涨同跌,资金的扰动占了很大一部分,这部分公司或存在泡沫的风险,未来可能会出现分化。

今年消费赛道投资需要“攻守兼备”,传统与新兴消费均有机会

“无论是像白酒这样的传统消费品,还是当前火热的新兴消费,均具备重塑的机会,未来需要结合代际消费变迁与供应链优势,在细分领域挖掘阿尔法机会。”海富通基金经理刘海啸表示。

就新消费赛道的细分方向而言,周文波认为在情绪消费、性价比、出海等方向会有更多的公司跑出来,未来将在潮玩、宠物、珠宝、化妆品、个护等领域持续挖掘优质公司。

具体到投资策略,张欢介绍道:“首先,传统消费跟总量经济的关联度更高,新消费则可能有更多的结构性机会;其次,在传统消费领域更加关注供给侧机会,即竞争格局,在既定的竞争格局里面,龙头公司有更多的机会,竞争格局优化带来费用优化,将带来更多的利润;而新消费领域,更多的是‘从0到1’的机会,需要把视角更多地放在需求侧。”

吴越表示,今年消费赛道投资需要“攻守兼备”,宜采取“哑铃型策略”来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进攻端主抓三大趋势:年轻人追捧的“精神类消费”、渠道变迁机会,以及行业洗牌后剩者为王的大众消费品;防守端则配置现金流稳定、分红回报稳定的必选消费龙头,挖掘深度价值类标的的反转机会。

刘海啸指出,从发达市场经验看,人口更迭期往往可以催生很多的新消费品。今年表现突出的一些个股,如备受追捧、溢价较高的宠物和潮玩品类,其内在逻辑均是对存量市场的替代,而背后的驱动力量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以量贩连锁零食为例,其底层逻辑也是替代性原理,通过低渠道成本、高周转模式来抢占市场份额。

“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存量传统行业,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都值得再做一遍,未来应该会涌现越来越多新消费的品牌。整体看,消费行情还没有结束,中长期机会值得关注。”他说。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