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海生物接受投资者调研,针对上半年业绩变动以及相关产品销售情况进行了回应。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正海生物实现营收1.87亿元,同比减少5.14%,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减少45.97%。正海生物表示,上半年公司的收入下滑主要受口腔板块的收入下滑影响,种植市场需求不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价格走低导致口腔修复膜收入同比下滑。此外,受到税率调整的影响,公司整体收入承压。
据介绍,目前,口腔修复膜和脑膜系列产品仍是正海生物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脑膜系列产品合计实现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在辽宁牵头省际联盟、陕西牵头省际联盟、河北省、山东省的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继续保持着脑膜系列产品在集中带量采购项目中持续中标的良好态势。口腔修复膜实现销售收入7711.62万元,尽管行业面临竞争加剧、需求波动等压力和挑战,但正海生物坚持精准化营销策略,不断增进与头部终端的紧密合作,稳住了渠道对市场份额的覆盖。
此外,2025年上半年,正海生物新产品口腔修复膜产品获证,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未来这两款产品将丰富该公司在口腔板块的布局,增强产品组合能力。其他管线产品方面,宫腔修复膜产品已着手开展注册相关工作,乳房补片产品的数据管理工作正有序开展,预计未来2—3年也将陆续为公司收入带来增量。
针对投资者关心的公司新品活性生物骨产品、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等,正海生物也给予了回应。
正海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活性生物骨作为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类的骨支架材料,是骨修复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将依托活性生物骨的产品优势,开展品牌建设,推升产品销量。上半年,活性生物骨呈现稳步放量的节奏,入院数量基本达成目标,整体入院节奏符合预期,销售体量环比持续提升。未来,公司仍将大力推动活性生物骨的开发入院和上量,进一步扩大入院范围,提升稳定供货的比例。
而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目前处于注册发补阶段,预计于2025年底前获批注册证。据介绍,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是一款钙硅基产品,硅离子具有促进成骨分化和血管化的作用,能够有效引导牙槽骨的修复和再生。同时,该产品采用了三维打印的方式成型,能够实现与自体骨相近的多孔结构,为组织提供了更优异的成骨环境,使得该产品具备定制化生产匹配患者需求的潜力。
针对集采对脑膜产品量价影响的问题,正海生物表示,各省级、省际联盟的集采规则不尽相同,总体来看,集采导致公司的脑膜售价有所下降,但也促进了销量的增长。上半年,该公司脑膜产品在辽宁牵头省际联盟、陕西牵头省际联盟、河北省、山东省的接续采购项目中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