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国际乐坛巨星玛丽亚·凯莉在深圳登台献唱。(文旅深圳供图)
首席评论员 胡蓉
5月10日,国际乐坛巨星玛丽亚·凯莉在深圳登台献唱,这也成为焕新归来的深圳体育场的演唱会首秀。玛丽亚·凯莉是全球最为畅销的女歌手之一,其专辑销量总计超过2亿张。
今年以来,深圳的演出市场态势火热。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2025年一季度深圳共计开展营业性演出4647场,观众达94.16万人次,票房收入2.35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场次增长了15.6%。
来深演出的嘉宾咖位也越来越高,巨星名团纷至沓来。除了玛丽亚·凯莉,国际摇滚天团Imagine Dragons(梦龙乐队)和国内艺人刀郎在深圳分别完成了两场演唱会。享誉世界的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和音乐剧传奇莎拉·布莱曼也将在5月为深圳观众献上精彩演出。
深圳演出市场为什么能这么火?
一是硬件的支持。大型演唱会对演出场馆的要求非常高,从光明大剧院到春茧体育馆,从滨海艺术中心到龙岗大运中心,深圳的“东西南北中”都分布着优质演出场馆。
二是深圳有出色的城市管理能力。大型演出伴随着高达数万人的聚集与疏散,对安全保障要求很高。刀郎的演唱会就吸引了数万名歌迷的汇聚,为此龙岗交警部门启用“无人机巡检+铁骑疏导”的“空地联勤”模式,保障了演出的顺利完成,赢得了刀郎的致谢。此外,龙岗还提供专业医护团队、免费临时寄存等贴心设施,展现出深圳高度的服务意识。
“演出经济”是典型的服务性消费。一场重量级演出本身就可创造高达数千万元的门票收入,还可拉动酒店、餐饮、周边产品、演出配套产业甚至城市旅游业的收入。
据公开数据推测,玛丽亚·凯莉深圳演唱会的门票收入或将达2000万元以上。据报道,刀郎演唱会期间,龙岗大运中心周边酒店均价飙升到900元/晚,预订率超过95%;现场售出的签名专辑、定制服饰等周边产品,单日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粉丝自发组织的“海陆空”立体应援投入超1000万元……可见,演出经济的直接收益、消费乘数效应都是非常可观的,也因此,明星演唱会被形容为“行走的GDP”。
眼下,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被置于全年经济工作的首位,成为中国对冲外需的不确定性和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拉动消费,也要因地制宜。对深圳来说,就该在以演出经济为代表的服务性消费上发力。
“食不过三餐,寝不过六尺”,耐用品消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实物消费的拉动效应会逐步减弱。而文旅、教育、健康、养老、理财等精神层面的消费形式,则具有更高附加值、更大边际效用的特点。
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领先、管理人口达到2000万、城市配套完善、综合交通优势明显……这些都给深圳在拉动服务性消费上提供了优势。扬己所长、深耕服务性消费,深圳将获得更大的经济增量和更广泛的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