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医药(02607.HK)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7.6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87%,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8.85亿元;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648.7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3.33亿元,研发投入6.12亿元。
医药工业板块:研发创新有序推进
2025年第一季度,在持续研发投入下,上海医药多款产品获批及报产,多个创新药研发以及中药二次开发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多个创新药研发管线有序推进。I001(高血压适应症)已提交发补材料,稳步推进药学核查迎检工作。B001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适应症关键性研究完成58例受试者的入组,B007膜性肾病适应症II期临床完成67例受试者入组,重症肌无力适应症II期临床完成41例受试者入组,天疱疮适应症II期临床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同时,公司内外协同的研发体系日益完善。报告期内,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产教融合中心、上海市创新靶标抗体偶联药物重点实验室在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新品上市方面,上海医药旗下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的熊去氧胆酸胶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的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获得生产批文;另有8个产品(13个品规)申报生产。在一致性评价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增3个品种(3个品规)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已有77个品种(106个品规)过评。
中药业务方面,大品种二次开发有序推进,瘀血痹、胃复春、养心氏、快胃片、银杏酮酯、八宝丹等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取得诸多进展。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的养心氏片药学研究文章被《Talanta》刊出,其《中药功效物质辨识体系的建立及其再大品种质量提升中的应用》课题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此外,为从种植源头保障药材质量,旗下上药药材全面实施“大基地、大品种、大品牌、大健康”战略,积极布局全国中药资源网络,以数字化转型的新视角,建立符合GAP管理要求的种植全过程标准化管控模型和标准化数据集,构建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
医药商业板块:达成多项战略合作
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医药包括进口总代、创新药服务、器械大健康等在内的多项创新业务保持良好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进口总代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9.0%。同时依托现有业务优势,由上药控股下属上药国际物流与临港新片区联合打造的临港新片区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通过推动临床急需药品进口、罕见病用药临时进口、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药品临时进口以及跨境电商零售药械等先行先试场景的落地,进一步助力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政策的有效实施。
与此同时,公司依托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与安斯泰来、康方生物等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全方位助力新药商业化进程。创新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3.2%。
公司还借助现有业务优势,与多家产业伙伴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创新驱动服务升级,持续打造从产品交付到终身服务的闭环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器械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6.9%。
未来,上海医药将进一步发挥全产业链资源优势,依托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强大科研实力,共同建设创新生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