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数据空间成破局“密钥” 多方共议数据要素流通新范式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郭博昊2025-04-29 21:32

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可信数据空间分论坛上,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行业权威专家等共议数据资源价值释放的核心议题。随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持续落地,我国正加速构建以可信数据空间为代表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破解数据“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的难题,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数据局最新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0%左右。

然而,当前数据要素流通和价值释放仍面临诸多难点。一方面,企业对数据的安全、合规、高效流通存在诸多顾虑,大量数据处于“沉睡”状态,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数据交易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明确、规则不完善、信任难建立等问题,导致数据供需双方难以有效对接,数据流通的规模和效率受到制约。

可信数据空间的构建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家数据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教授邬贺铨表示,可信数据空间就像是“数据沙箱”,数据提供方可以将数据放进去,然后约定使用方参与。这样既能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数据的问题,又能让大企业放心地将数据拿出来共享和利用,从而打破数据融合利用的瓶颈,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

在他看来,可信数据空间是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是国家数据要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部署和应用,将有助于解决大量企业数据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的问题,促进数据流通,激活数据要素,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不过,邬贺铨提醒,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面临不少挑战,既要重视底层关键技术、算法、芯片等自主创新,也要加强对运行模式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将构建与自身网络安全部署同步实施,通过实践中试点探索,为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轮值理事长余晓晖也表示,可信数据空间尚处于探索初期,进一步统一概念共识和打造实践标杆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他指出,应用价值牵引是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关键,要构建长效的运营模式、开放的生态体系、合理的规则机制,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路线是可信空间发展壮大的前提。

深圳数据交易所(下称“深数所”)副总经理宋义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深数所在推动数据流通利用方面的经验。他介绍,深数所在全国率先开展的“1+N动态合规”体系改革,启动全国首个数据交易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支撑数据跨域、跨境流通的“安全可信、可控、可追溯”的交易环境。开创性构建高度整合的数据生态服务体系——深数空间,打破传统数据交易、流通、利用孤立格局,将数据供需方、第三方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服务机构以及可信技术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无缝汇聚。

宋义勇指出,深数所还通过标杆案例的创造及推广,让企业了解数据交易带来的收益,包括数据交易收益、入表、增信等资产收益,推动数据提供方积极供数。

展望未来,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余晓晖认为,互联互通是可信数据空间长期发展的基础,需要在技术、标准、数据、资源等多个层面持续推动,产业生态组织应发挥关键作用。邬贺铨表示,可信数据空间的应用对中小企业仍有一定门槛,需要政府与产业链主要企业带动,营造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生态。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论坛致辞环节表示,运营方是数据空间建设最重要的角色,作为可信第三方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牵引的发展思路,制定好数据空间权责透明的规则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各方供数、用数的主动性,变“要我供”为“我要供”,携手生态伙伴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校对:姚远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