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机构退出新图景:退出头部效应加剧,优质项目“创收”效果显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作者:赵娜2025-04-25 08:25

4月23日,行业研究机构LP投顾发布《VC/PE机构A股退出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呈现VC/PE机构通过A股减持推动基金退出情况。

根据最新发布的报告,2024年VC/PE机构A股减持退出金额为457.60亿元,较2023年的1049.18亿元同比下降56.38%。与此同时,VC/PE机构退出的头部效应愈发明显,马太效应较2023年更为显著。拉长时间轴来看,2024年VC/PE机构A股减持退出金额和减持笔数均为近五年最低值。

值得欣喜的是,2024年下半年以来,宏观政策端持续为创投行业注入结构性动能,组合拳聚焦于打通政策堵点,重构“募投管退”良性循环;二级市场行情与投资者情绪的好转也将为VC/PE机构后续在A股市场的减持退出增强信心。长远来看,创投行业退出端仍具备较好的韧性与创新发展动力。

“多元化退出渠道建设是大势所趋。”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IPO仍是中国市场创投机构的最主要退出方式,但VC/PE机构近年在并购和S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已显著加速。随着基金管理人对S交易重视度的提升、并购重组等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地,我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正在加速进入“质量驱动”的发展阶段。

VC/PE机构A股减持新图景

IPO实际退出的真金白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只VC/PE基金的真实回报水平,也再次印证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头部效应。从前述报告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到在机构头部效应和优质项目头部效应的同步加剧。

首先,从减持金额维度,2024年316家VC/PE机构A股累计减持退出457.60亿元,涉及339家上市公司。减持金额TOP100机构占机构总数比为31.65%,累计减持退出金额占退出总额的84.07%。

第二,从减持笔数角度看,2024年减持退出笔数TOP100机构累计减持831笔,占总退出笔数的69.77%。减持笔数比2023年的1946笔大幅下降,但占总退出笔数仍然与2023年的水平相当。

第三,从上市公司维度分析,2024年减持金额TOP100的上市公司占总数比为29.50%,为VC/PE机构带来的退出金额占全部现金退出的79.03%,相比2023年的74.16%继续提高。这意味着,A股减持退出表现优秀的投资机构依靠头部项目退出的情况更为明显。

不容忽视的是,如将统计周期拉长观察,2021年后VC/PE机构减持退出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减持退出金额从2021年的1781.84亿元下降到2024年的457.60亿元;2020年VC/PE减持退出笔数为4665笔,在2024年下降到1191笔。

VC/PE行业走向“质量驱动”

二级市场不景气、退出不及预期等对VC/PE机构退出带来更大挑战,但同时也更加考验机构在退出方面未雨绸缪的能力。

LP投顾团队认为,中国创投行业正在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VC/PE机构的投资退出策略都将发生调整,机构将更聚焦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退出策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VC/PE行业将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为实体经济输送更多“耐心资本”。

首先从项目质量角度。报告显示在A股减持退出方面,投资机构依靠头部项目退出的情况更为明显。这种情况在VC/PE基金通过S交易退出方面亦是如此——此前通过S交易进行退出时,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即公开表示,随着S基金日益成为私募股权基金重要的退出策略之一,对GP的交易能力和底层资产的质量和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质量驱动”还体现在行业准入门槛的不断提升。国立波分析表示,中国VC/PE行业已从多年前的依赖一二级市场套利转向专业主义、深入行业理解及长期主义,投资机构需兼备一以贯之的投资策略、扎实的投后赋能能力和为LP持续创造优秀回报的能力。

“尽管IPO并非规模最大的退出方式,但其高收益的地位无可替代。以八分之一的本金贡献行业超60%收益。”在他看来,基于我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现状考量,尽快恢复常态化IPO发行不仅对基金退出至关重要,还将能加速推动投资并购和PE二级市场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