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光电营收增长彰显韧性 精密光学需求增长可期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齐和宁2025-04-24 22:03

4月24日晚间,波长光电(301421)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4.32%,主要得益于激光光学业务板块的强劲表现,该板块贡献了2.69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2.17%。2025年一季度,波长光电延续营收增长势头,实现收入9923万元,同比增长20.87%,半导体、PCB和红外安防领域的强劲需求为主要驱动力。

收入有所增长,但公司净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31.72%至3696万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39.55%至651万元。这一下滑主要是由于红外业务毛利受原材料市场波动影响,资产与信用减值损失增加,以及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上升。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还受到人员工资、股权激励费用及新增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费增加的影响。

营收的持续增长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和业务发展方面仍具有较强的势头。公开资料显示,波长光电是国内精密光学元件、组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专注于为工业激光加工和红外热成像以及消费级光学等领域提供各类光学设备、光学设计以及光学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涵盖了光学元件系列,包括光学透镜、反射镜、偏振镜等,其材料种类丰富,可覆盖紫外、可见和近、中、远红外的波长范围;光学组件系列则有各类光路整形及控制的镜头、光学子系统等;还有光学系统方案与检测设计工具系列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激光加工、红外热成像及消费级光学等多个领域,是众多光学应用领域的关键基础元件。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激光和红外光学元件、组件等产品已成为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并形成了众多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成熟研发体系。公司引入先进的光学加工、检测设备,如离子束、磁流变抛光设备等,确保光学元件加工精度达到超精密级别,产品质量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拥有专业的镀膜团队,能够实现多种高性能膜系,从而在国内外激光和红外光学产业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品牌“RONAR-SMITH”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彰显了公司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突出表现。

得益于此,波长光电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国内激光行业龙头大族激光、华工科技、海目星等,国内红外行业龙头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睿创微纳等。这些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波长光电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公司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投入,通过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将员工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紧密相连,为公司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据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研发投入达2787万元,同比增长29.15%,占营收比例6.7%,进一步印证了公司在人才与创新领域的深度耕耘,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未来,全方位构筑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稳步迈向新的征程。

据介绍,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光学元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了精密光学行业的持续发展。在工业激光加工领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激光加工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在红外热成像领域,安防监控、工业检测、汽车辅助驾驶等应用场景的拓展使得市场需求稳步上升;消费级光学领域,智能手机、AR/VR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升级也对光学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光学元件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增量空间。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出货金额达到1171亿美元,相较2023年的1063亿美元增长10%。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仍然是半导体设备支出的前三大市场,合计占全球市场的74%。由此可见,光学元件在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

据介绍,未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光学元件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智能驾驶领域,激光雷达等光学传感器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部件,市场需求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消费电子领域,折叠屏手机、AR/VR智能眼镜等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将为光学元件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国内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进口替代的加速推进,国内精密光学企业有望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齐和宁)

校对:廖胜超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