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广西各级农业部门、制糖企业、广大农民及相关机构正全力抗旱、保苗、保蔗、保粮。
那么,当前甘蔗产区的情况如何?
招商期货产研总部白糖研究员李依穗近日对广西多个甘蔗产区进行了实地调研。综合分析调研情况,广西部分甘蔗产区出现了秋冬春连旱的现象,个别地区持续干旱已达7个月,旱情由北向南逐渐加重。
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广西大部气象干旱已达特旱级别。从3月开始,广西的降雨就显著偏少,整个3月广西大部雨量不足常年同期的一半,多地4月以来的降雨更是不到常年同期的二成,其中不乏一些雨量低到约等于没下的地方。与此同时,近日广西大片地区出现高温,这也令蒸发加速,加剧干旱。
好消息是,未来几天广西降雨频繁,有利于旱情缓解,但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大,需谨防旱涝急转,警惕次生灾害的发生。
4月23日晚上到24日白天,中雨主要落在贺州、梧州、贵港、南宁、来宾、百色等市部分地区,局地有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4月24日晚上到25日白天,雨区转移至桂南部分地区,雨势也稍有减弱,这一带将迎来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到暴雨。
在降雨的作用下,预计未来几天广西各地的高温将得到缓解,大部最高气温将逐渐回归“2字头”,其中桂北大部(23日、24日),桂东大部(25日)最高气温基本只有22~26℃。
主要甘蔗产区旱情较重
“我们与部分制糖企业农务部门负责人交流时了解到,进入2025/2026榨季,广西多数甘蔗产区出现了旱情。”李依穗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分地区来看,广西甘蔗产区的旱情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加重的格局。
记者电话采访广西部分蔗农了解到,当前广西多数甘蔗产区的宿根蔗情况较好,而新植蔗存在出苗困难以及出苗后土壤缺墒不利于生长的现象。虽然广西桂林等地近期出现了降雨,使当地旱情有所缓解,但主要甘蔗产区的旱情仍在发展。
李依穗说,早在2024年9月,广西个别地区就出现了旱情,一方面影响了2024年甘蔗的成熟和收获,另一方面影响了新榨季甘蔗的种植和出苗。在新榨季新植蔗占比偏高的情况下,预计干旱天气会对未来产量造成影响。
“柳州地区新植蔗占比高,当前宿根蔗苗情好于新植蔗。来宾地区整体苗情较差。南宁地区新植蔗占比在30%左右,缺苗断垄现象突出。崇左地区苗情较差,不同蔗田苗情差异较大。”李依穗介绍,2024年9月至今,柳州部分甘蔗产区几乎没有出现过有效降雨。当地制糖企业农务工作人员和蔗农反馈,今年1月和4月出现两场降雨,但雨量较小,土壤缺墒令新植蔗整体出苗情况较2024年同期相差甚远。此外,土壤较干令蔗农无法追肥。
来宾的调研情况显示,当地新植蔗出苗率预估为2024年同期的50%,宿根蔗在干旱的条件下长势缓慢。来宾地区新植蔗占比35%~40%,新植蔗长势普遍比宿根蔗差。往年同期,当地蔗农已开始为甘蔗培土,今年尚未顺利追肥,预计影响宿根蔗后期生长。近期,相关部门在南宁实施了人工降雨,缓解了旱情,但甘蔗苗情依然不好。崇左是广西十分重要的甘蔗产区,整体甘蔗生长情况也不乐观。往年同期,当地宿根蔗已经开始分蘖,而今年还处于苗期。
各方全力抗旱保苗保蔗
作为我国的“糖罐子”,面对大范围出现的旱情,广西的糖厂、农民及农业部门等全力抗旱、保苗、保蔗。
来宾市武宣县引导博宣公司等企业推出“机井补贴+免费管网”政策,累计为蔗农铺设管道超过12万米,覆盖7500亩农田,有效破解少雨缺水困局;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设立150万元抗旱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滴灌带、输水管道等物资,并开展技术培训。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广大蔗农的用水难题,减轻了农户抽水灌溉的负担。
另据记者了解,为缓解持续的旱情,宁明县政协牵头建立“政企协作机制”,协调广西海棠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等糖企向各个甘蔗产区派驻技术人员,指导蔗农改装洒水车,及时投入抗旱护蔗工作,累计灌溉蔗田32000亩。与此同时,还通过推广耐旱品种、节水灌溉技术,令甘蔗成活率提升。
甘蔗种植面积预计稳中有增
市场人士表示,近年来甘蔗收购价较高,再加上各项政策性补贴落实到位,在2024/2025榨季广西甘蔗种植总面积增长的基础上,预估2025/2026榨季广西甘蔗种植总面积依然稳中有增。一是种蔗性价比高,蔗农种植积极性高;二是柳州、来宾等地退桉还蔗、退果还蔗空间大。综合相关机构与实地调研情况预估,2025/2026榨季广西甘蔗种植总面积将增加60万~70万亩。
“但现在就对广西2024/2025榨季甘蔗单产、总产量等作出预估为时尚早。干旱天气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李依穗说,如果5月初前甘蔗产区能够迎来有效降雨,那么将在较大程度上削弱干旱的不利影响,将有助于新植蔗出苗和宿根蔗顺利分蘖。因此,未来两周甘蔗产区天气情况将是决定甘蔗产量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表示,在新榨季进口糖浆和预混粉管控加强、食糖成品进口未见放量的背景下,未来广西甘蔗产区的天气变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价。不过,虽然国内糖市基本面趋好,国内糖价上涨的趋势强于国际糖价,但巴西增产预期令国际糖价下行,国内加工原糖的糖厂迎来了较好的点价机会,预计未来我国食糖进口量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