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中国债券避险功能不断增强 外资持有量近4.5万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孙璐璐2025-04-18 19:40

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达到18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近一段时间,境外机构普遍看好我国债券市场,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融资业务。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涵盖了70多个国家地区的主权类机构和商业类机构,持有债券总量4.5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持仓量上升了2700多亿元。境外机构也积极来华发行熊猫债,累计发行量超过9500亿元。

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各方积极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推动内地与全球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离岸市场的合格担保品,持续优化中国债券市场投融资环境,成效显著。

自2019年以来,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近年来权重逐步提升:一是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的权重已达到9.7%,较四年前提升了3.7个百分点,并于2024年11月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三。二是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的权重为10%,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三是中国国债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中的权重已达到10%,是最初预计的两倍。

2024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一是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离岸合格担保品,包括将“债券通”债券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性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支持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二是持续优化投资环境。优化境外机构入市投资流程,支持央行类机构根据投资管理需求进行非交易过户。推出一系列“债券通”、“互换通”优化措施,进一步与国际主流交易品种接轨,延续费用减免安排。三是重点面向长期投资者加大宣传力度,与境外投资者、基础设施、结算代理人、托管行、行业协会等各类机构开展座谈和交流,赴境内外多地面向主权类投资者开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宣介。四是有序推动与中东、拉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债券市场联通与合作。五是统筹开放与安全,实时监测跨境债券交易行为和资金流动情况,加强债券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权威专家表示,从实际收益率、避险属性等各方面看,中国债券市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相应的,人民币债券价格波动小、回报稳定。同时,人民币债券具有较高的分散化、多元化投资价值,避险功能正在不断增强。据富达测算,2024年中国债券与美国股债、欧洲股债、新兴市场股债的收益率相关性均接近0。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有2.4%;其中,境外机构持有的我国国债约2万亿元,在国债总托管量中占比5.9%。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境内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

校对:高源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