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深交易所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最新调整结果,并于7月14日正式施行。
融资融券ETF标的扩容至438只。其中,在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方面,上交所调入16只ETF的同时也调出了16只,深交所新增13只、剔除6只。
从最终调整结果来看,基础行情表现较好的热门方向,如黄金、创新药、信创、银行,以及科创板等ETF成为新增主力军,短期表现一般的创业板、亚太市场,以及消费、汽车等相关ETF成为被剔除的主要品种。
ETF融资融券标的扩容至438只
为加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管理,沪深交易所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及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定期评估调整机制,于2025年7月11日发布通知,对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进行了调整,并于7月14日起执行。
其中,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调整方面,以优先保留现有标的股票为基本原则,对符合规定的股票,按照加权评价指标从大到小排序选取新增标的股票,调整后的标的股票数量分别为1000只(上交所)/1200只(深交所)。
而在交易型开放式基金调整方面,综合考虑基金类型等因素,调整后的融资融券标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数量为268只(上交所)/170只(深交所)。
与上季度相比,融资融券标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扩容了7只,至438只。
其中,上交所相关基金数量不变,仍为268只,与一季度相比,调入了16只的同时也调出16只。
具体而言,创新药、科创板、信创等相关股票ETF,以及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和上海金ETF在新增之列,消费、央企创新、汽车、基建、电子龙头、上证50指数等相关产品则在退出之列。
深交所较上季度的163只扩容了7只,新增13只ETF的同时也剔除了6只。
具体来看,除了中证A500指数、中证2000指数等宽基相关ETF,自由现金流、红利低波等策略主题ETF,以及机器人、黄金股、港股科技、银行等行业ETF在新增之列,还有多只商品型黄金ETF最新调入。与上季度相比,创业板、云计算、稀有金属,以及亚太精选等相关ETF则遭到剔除。
从基金公司来看,经过此次调整,易方达和华夏旗下均有43只ETF为两融标的,数量在行业中处于领先。
融资融券标的占据ETF市场绝对主力
自2011年首批ETF纳入国内证券市场融资融券标的以来,产品的投资价值逐渐显现,投资规模不断提升。
根据有关规定,ETF两融的筛选标准为:上市交易超过5个交易日,最近5个交易日的日平均资产规模不低于5亿元,基金持有户数不少于2000户。
截至7月14日,调整后的ETF两融标的有438只,按照ETF投资范围分类,其中规模类ETF有124只,主题类ETF有126只,行业类ETF有32只,跨境类ETF有104只,策略风格类ETF有25只,债券类ETF有15只,商品类有12只。
当前,全市场非货ETF有1197只,市值约为4.24万亿元,438只两融标的ETF市值约为3.94万亿元,占比达92.92%,融资融券标的占据了ETF市场绝对的大头。
目前ETF市场融资融券余额约为99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936亿元,融券规模约为56亿元。从余额规模来看,市场投资者参与ETF融资业务占比较高。融资融券交易的杠杆效应和丰富的投资策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ETF交易,增加了资金供给,流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ETF纳入融资融券标的,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流动性,丰富ETF投资策略,提升投资和交易体验,同时有助于提高ETF市场活跃度,进一步完善ETF市场生态。